故乡的早餐

故乡是一个江边的小城,在这里我整整渡过了十八年的时光,直到现在,也还没有回来的迹象。虽然说是小城,但人却不少,早些时候闹SARS那阵子,各个大城市如临大敌,而在故乡的大街上却依然熙来攘往,接踵摩肩,顿时让躲避风头的我感到无比的安全和放松。人一多,吃的也多,而早餐之于中国人,是并不重视的,可在故乡却也种类繁多,精彩纷呈。


最大众化也最出名的是各种各样的面食,以碱面著称,也就是平时说的水叶子面,或者水面,较挂面更筋斗,更富弹性,但与川北平原的棒子面或北方的手擀面又要纤细一些。面食的精华在于汤头,作料,和辣油,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若是要说,可列者甚繁,这里先跳过,表表其它的。

油条豆浆乃是中华料理的快餐,滚滚油锅之中,白面而下,黄金泛起,尤其入口酥脆,风味盎然,关于豆浆油条的论述比较多,故事也很多。在家乡,油条是不兴切 的,这点和巴渝有所不同,取支油条,并蒂连枝,置于豆浆碗上,拦腰以奢摁捺其中,可见金叶溅起,可闻脆帛迸裂,未几挟断枝残臂,裹浆汁而下,有油脂之满 足,有黄豆之余香,其可赞之。豆浆例用大碗,可放糖可厝盐,但既为浆,当有粘稠如粥之貌,惜乎如今皆长副清汤嘴脸,有豆味庶几可矣。

黄粑以酒米作成,是故乡独有,色泽偏褐,近年有善馔者加大猪油含量,口感顿失干涩,圆润饱满,甘甜怡人,常常是亲友馈赠的礼物,自己每次从家里回来,也总是要背上一些,固然沉重,但总是敌不过那令人垂涎的诱惑。


糍粑的做法,孤陋也余,仅见于故乡了。米面一体,难舍难分,常用大镬承之,下添小炉,非为蒸煮,实乃保温,于蒙蒙清晨时见雾气蒸腾,暖而不炙,倍感温馨。 因着不能尽分,常是用锅铲切下一块,论两较斤,称重言价。然后稍施握力,将白糖、芝麻、花生面和于其中,几经揉捏,成团状后,再裹以层层黄豆面,就可吃 了。糍粑粘软,是以黄豆面能附着其上,而白糖等有香脆口感,芝麻花生更添润滑,一口咬下,满嘴皆黄,于是躬身拍打,小心翼翼,又是一趣。

包子稀饭是北方早点,到了南方,自然有所改良,最大的莫过于小笼包了,少了豪迈多了秀气,再难见诸葛武侯祭奠南征的戾气。记得幼时洞子口还是菜市的时候, 有家小笼包,包子和现在调和味精的做法不同,乃以醇厚酱油入馅,色泽浓淡相宜,面也发得松软,却又不像现在知名大包的面,----发得太过,蓬松如糕,失了嚼头。那店主是个老人,一笼六个,价一元,若是店食,则稀饭免费,其时余幼,亦尝生出只喝粥不吃包的想法,却碍于脸面,总未出口。现在想来虽觉幼稚,但如那老人般,能日日熬得一锅米烂于汤的稀粥,飨待众人,不知哪里还有如斯古风呢?

后来离开故乡之后,南北通衢,四方交流,故乡的早餐又先后有了肥肠粉、羊肉米线、沙县云吞,不一而足,但于我,多是浅尝辄止,失了味道,也失了兴趣。我也 试过山西的肉夹馍、西北的拉面泡馍、东北的盒子小米粥,西洋的面包黄油,虽特色新奇,但也很难发现些许惊喜。或者,那在嘴里浓浓化不开的味道,却就是故乡 罢。

5 条评论:

匿名 说...

好多吃的阿,我晚饭还没吃呢,快饿晕了

匿名 说...
此评论已被博客管理员删除。
匿名 说...

这里MS供应的是早餐哦

Colpani 说...

Hello, visit Véio Rosa Brotherhood:

www.veiorosa.blogspot.com

heresy and subversion
(with translate).

匿名 说...

thx for your comments on my blog.but i am afraid the only stuff i can understand is the picture on your blog.
anyway , good luck and welcome to my blogsp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