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之水:窥探社会这个胃



  这本书是刚参加工作不久听一个同事推荐看的,碰巧当时和她讨论起当代小说的话题,她的评价是〔沧浪之水〕比〔国画〕好太多了。当时对于她有些夸张的评价并不了然,加之对那些浮躁干瘪的官场小说也日渐提不起兴趣,所以一直没有读,直到后来在图书馆借到这本书,也是拉拉杂杂花了大半年才读完,甚至被我推荐的人也先后读完我也尚未完成,当然这并不是说这本书深奥难读,事实上掩卷之时,却是久久的新潮难平,这其间,甚至包含了阅读过程中不时冒出的冷汗。
  全书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男主角池大为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农村大学生。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浓重的理想主义氛围里度过了八年大学生活,意气风发,仿佛天下无不可为之事。毕业后他又作为第一个硕士被省卫生厅马厅长点名要走,直接进入政治漩涡的中心。
  在这个小小的卫生厅里,在这个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官场游戏规则里,池大为经历了由对抗到退守直到投降的心路历程,这个历程使他由一个满头棱角壮怀使命的质朴青年,磨砺成内心坚硬干练狡黠的官场红人。
  记得以前梁晓声在他的小说中有个比喻,说社会就是个胃,年轻人进入社会后最终会难以抵挡胃酸的侵蚀进而被胃所消化掉。网络上也有个狠段子,官场就像窑子,管你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最终只能屈服当婊子,真要是三贞九烈那只有咬舌悬梁,或早或晚,绝不会有第三条路。或雅或俗,却是残酷,而〔沧浪之水〕就是活生生的将这种异化的残酷过程给展现出来,这实在是一幅让人触目惊心的图景。从这一点上,〔沧浪之水〕的人文关怀和道德反思就比同类的官场小说要高出一大截,哪怕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池大为的人物塑造也比那些符号化的主人公要丰满许多。
  权力是容易让人产生幻觉的,虽然在外人看来那只是微不足道的毫末之光,却也可以成为另外一些人足以致命的因素,甚至会让身处其间的人迷失方向。但现实在于,你可以抛开这些幻觉卓尔不群特立独行,以正直狷介的姿态示人,可以认为蝇营狗苟全是沽名钓誉的虚幌子,可以不耻为之、不屑为之,可现实的压力会随着年纪一天天增长,那时候再领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时候,也许连立足的资本、低头的态度都消失殆尽了,然后才发现,“能力不过是一个托词罢了,真正的关键是权力,和为了获得权力进行相互间斗智斗勇撕心裂肺的角逐。这些角逐才是见不得光的最有力量的隐私。谁能先看透谁能豁出去谁能先屈谁就能先伸。而在‘以人为本’的单位升迁中,谁都不能随便摔交了,尤其是到了一定的年纪到了一定的职位。”洞察这一真相之后的震撼,就像雷达评说的:
  简直有种天机被泄露的感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所察觉却又朦胧莫辨的某些东西给挑明了,讳莫如深却又一直有人在暗中操练并受益匪浅的诀窍给洞穿了,这怎不令人豁然复骇然?
  当然,并不是说读完这本书就会被这种现实吓到,也有网友批评道:
  丧失精神根基的人,比蒲公英还轻飘.没有义不容辞的使命意识,没有天下千秋的承担情怀,没有流芳千古的虚妄幻想.相反,陷入一个价值虚无的无底空洞,我们成为永远的精神流浪者,整个社会患上精神萎缩的群体症状!
  读书人的局限性就在于此,总是会执著于一些终极意义的拷问,这总让那些唯事钻营之徒所嘲笑,而他们却还懵然不知欣然自得,最后难免撞上南墙,头破血流。适当的时候了解一些事实,对他们是有好处的。当然,了解和实践是两码事,正如隔岸观火和洞烛其奸也是两码事一样。
  如果说缺点的话,书的后半截处理的有些粗糙,池大为一旦进入官场,在各种规则和利益的角逐中平步青云,这些内容与诸多官场小说显得颇为雷同,虽然文笔流畅,但已失了力道。

2 条评论:

Peng Lei 说...

读书人的局限性就在于此,总是会执著于一些终极意义的拷问
-------
但如果没有对社会终极意义的拷问,是否还是我们意义上的读书人?

九火 说...

所以才有“两码事”之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