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nt Bully别惹蚂蚁:童年幻梦,各有不同


  据说这是今年夏天最卖座的动画片,讲述一个失败型的小男孩儿被一群蚂蚁用魔法缩小了,然后通过在蚁群中生活学到自尊和勇气,并赢得友谊的老套故事。我很喜欢这个故事。
  片子画面很不错,尤其是在表现微观世界的时候,许多被忽略了的细节被几何数级放大之后,有了一种神奇的美感和壮观,这样的感受我在BBC的纪录片里也体会过,不过肯定没有这个华丽就是了。虽然是假的,但做得很漂亮。但是,做得漂亮的CG动画太多了,是什么原因让这部电影如此成功呢?肯定不是画面吧。
  动画片主要还是拍给孩子们看的,那么就要用能够吸引孩子们的东西才行。同样是想像,没有哪个孩子会构思出一个逻辑完整、世界慎密的锡安和母体的,只有符合他们——其实我的意思是,曾经的我们——真正关注和熟悉的想像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其实,孩子们的想像并不复杂,多回忆一下也未见得就是难事。
  比如我小时候,望上看的时候就希望像鸟一样在天空里飞,最好那云就像看起来那么软软的,富有弹性,望下看的时候就开始对昆虫和花草感兴趣了,花草好看,昆虫好玩。这些记忆转化成故事,就是童话里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创意了。而这样的动画片,多半都是会成功的。这部〔别惹蚂蚁〕就是一例,在我小时候,把自己变小的想法和把自己变大一样让人难以忘记,这种无稽的幻想多半也就停留在自己有限的认知空间里了,而电影则给了我一个非常难忘的梦境体验,“原来是这样的啊”,“也可以是这样的啊”,感叹和惊讶伴随着笑声,悄悄的让我忘记了时间。
  看完之后我不禁感叹,要是我小时候也有这样的电影,该是多么幸福的记忆啊!可是,我们小时候真的没有吗?

  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这部〔邋遢大王奇遇记〕,一个不讲卫生,乱扔废物的小男孩被老鼠王国变小了的故事。甚为相同的故事背景,甚为相同的人物设定,我甚至还记得这部动画片的开头是一个小姑娘和动画人物一起互动唱的主题歌。可是这个作品给我们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小男孩被变小后是被老鼠王国作为消灭人类的“秘密细菌“的实验品,而他在见识了太过邋遢的老鼠王国之后,经历害怕、反省、逃走,最后像个牛仔一样破坏了老鼠们的阴谋。
  这故事留给我的最深印象,就是那个脏、乱、差的老鼠王国,故事一开头就通过无数的细节描述,表现了邋遢大王所犯下的种种错误会造成何等惨烈的后果,让我发现不爱干净是多么的可耻、可悲、可怕,那种不厌其烦的风格,深深的给我的童年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直到很多很多年以后,我才在另外一个地方,有了相似的发现:丰都鬼城,描述地狱报应的那些壁画——原来我们从来都是被吓大的啊!想起电影里蚂蚁法师和小男孩谈起人类时,小男孩说人类不像蚂蚁那样团结一致,更多的是各自为战,自私自利,蚂蚁法师感叹道,“哦,那是多么的原始呵!”不论是内容还是意境,两相比较,孰高孰低,我TM都不好意思说!
  看来,我们和美帝的童年,果然是不一样的呢。
 

[阅读全文]

《时代》周刊2006年度最佳图片:美帝的2006


尽管仍然存在很多问题,Mardi Gras仍然搬回了新奥尔良的家。
新奥尔良果然不只是产新奥尔良烤翅的地方。

一名驻伊美军在巴格达搜捕武装分子时稍作休息。
这里有电视和录像机,但是没有和平。

驻伊美军指着一个抗议者的头部进行盘问。
这样的表情并不罕见,也许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只是没有这样的镜头而已。

在靠近叙利亚边境的一个伊拉克逊尼派城镇中,一群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在巡逻期间围着篝火休息。
总是在安静与沉默中,才能体现攻击和伤害的反差。

在连接以色列与加沙地带的检查站,一名巴勒斯坦旅游者坐在水泥隔离带上休息。
阻隔往来的墙,也会荫蔽过客。也仅仅是一片阴凉吧,因为无法超越,仍然隔离。

驻伊美军及伊拉克安全部队搜查巴格达什叶派民兵住所。
画面中心透露出来的惊恐和画面边缘遮挡住的惊恐,都同样令人颤抖。

两名儿童在父亲葬礼上哭泣,其父为法塔赫成员,在以色列突袭中死亡。
孩子的眼睛,是永远的主题。

受伤的美军士兵撤离阿富汗山区。
战争中最令人恐惧其实并不是死亡,而是受伤。那会让你意识到残缺的可怕,并提醒你死并不远。

宾夕法尼亚大学大型动物医院,冠军马正在尽力恢复。
美帝的马,连治疗都是蒙了眼的。

印尼爪哇岛的默拉皮火山喷发。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阿拉伯民兵突袭DJORLO村,秋收用的房屋和工棚被烧毁。
残败的景象,隐没了其后太多的故事和泪水。

难民遭阿拉伯民兵袭击,大约一万名难民聚集在乍得城市戈兹·贝达外的难民营。
难民这个词依然存在这个世界上,并且会繁殖,会滋生,这不是一幅照片,这是一面镜子。

9月时,布什试图成为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与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之间的调停者。
政治家的脚步,走出来的就叫历史么?

21岁的以色列伞兵在黎以战争中死亡,他的家属参加在海法举行的葬礼。
有些伤痛,也许只是简单的重复,如果,只有复仇的力量,没有反省的勇气。

一名妇女通过自家厨房的窗户,一边吃面包一边欣赏环法自行车赛。
只要有风景,窗户丝毫不亚于面前的电视机。

美墨边境圣路易斯附近,工人们正在重新加固边境防线,防止非法移民。
一边修筑以邻为壑的墙,一边号召推翻专制的墙,聪明的,我该拿什么相信你呢?

墨西哥非法移民在拘留所等待被遣返。
这是美帝的问题,我和那个玻璃中的影子一样,静从旁观,保持沉默。

美国中期选举前期,一名秘密安全人员在布什总统停留地进行侦察。
特勤处执行任务就是酷,天高云淡,顾盼自雄。

苏丹军营外残留的遗体痕迹。
这种残痕,竟然比尸体本身更为糁人。

美墨边境存在着严重的非法移民现象,一对年轻夫妇正翻过隔离墙前往美国。
美帝会说,这就叫对自由的渴望。我想说,无论哪种挣扎都是无奈。

在巴格达中部,一名伊拉克妇女看到汽车受到弹炸袭击燃起大火。
美帝给我们的,至少还是一个看得见大火的世界。有些地方,黑的就像那方头巾。

在黎巴嫩南部,一个受伤的男孩在照料受伤的母亲。
这张照片是我最喜欢的一张,个中缘由,请恕难详。

贝鲁特南部,一个真主party聚集的地区被以军摧毁。
疮痍的美感,苍凉而冷峻。身处其间,会骂我这八个字的。

美国白宫办公室,国务卿赖斯旁听布什与韩国总统卢武铉会谈。
坐着的女人和站着的男人,不着一字,其意立判。 

  以上图片来自这里,作了些无聊的解读,可以无视。看来,美帝的2006,和我们的差别还是满大的,关注的东西,也不一样。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美帝对中国的关注是有限的,而我们对美帝的观察是不是太多了?


[阅读全文]

非常道:奇书流传不消风


   晚清以降,世事更迭,英雄辈出,中华数千年文明,自此转折,穿行其间,往来悲欢,恩怨反复,非常道来,岂如同辙。
  携卷本如消闲,开篇即览史景,但觉胸中豪气横塞,恣肆乱流,至不可遏。历史滔滔,暗流时涌,大浪不拒细流,沉渣讵泛真金,淘沥在在,皆是血泪,其残其酷,触目惊心之余,亦生不寒而栗之感。然,能于千夫所指之下,犹怀赤子虔徒之心,一以当百,虽粉身碎骨,亦气贯长虹,说英雄,当其谁哉?每念及此,余所念者,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随即逡巡斗室,复立中庭,犹觉心意难平,长太息焉。
  近者写史,虽多至论,然莫不似前朝私塾先生,鼓舌摇头,乜眼倾身,以黑黄且长之指甲戳点于典籍之上,或谓尔等,真相乎?规则乎?品评乎?细说乎?不以道德著文章,得意淫邪相炫耀,一股晦暗腐臭之气,挥之不去,令人生厌。今读此书,但见陈其美言,“死不畏死,生不偷生。男儿大节,光与日争。道之苟且,不惮鼎烹。渺然一身,万里长城。”“有万夫不当之慨,无一事自足于怀。”一扫颓然秋气,不见太监阉风,文字沸腾,丈夫气概。
  节自神伤篇,其心何以堪。历代衣冠将相,难免尸餐寡耻,果现半点真意,顿觉神坛将崩。而实有无数性情,黯然际遇,独自向隅,此非耽于儿女,又岂尽在亲朋。幼时便颂于公右任国殇篇,只觉字句华美,感情真挚,于今历历复读,断续三诗,感喟其情,心灵震动,竟唏嘘以至涕下。
  中夜难耐衾寒,孤灯可伴残影。唯此书香,袅袅不散。

  又,现在的图书市场颇为混乱,一有畅销,群起仿之,余过其间,以“非常”自命者,竟有数种。掩鼻欲走,拾得此书,遂购之,观则称奇。可见老夫取舍真伪之能犹在,嗅探善本之功未失,哈哈哈。

  又又,本书分史景、政事、文林、武运、革命、问世、人论、英风、意志、性情、骨气、狂狷、识见、立言、代言、修辞、世道、敬畏、信念、自觉、教化、命运、变异、神伤、限定、虚荣、无情、心志、廉耻、依附、隔膜、荒诞,凡32编,例从〔世说新语〕,无序言,无后记,无注释,无旁白,清奇自然,不蔓不枝,雪泥鸿爪,取舍有自,分门别类,褒贬跃然。可养正气,可宽胸襟,可调性情,不亦快哉。

[阅读全文]

我的文字是这个样子的么?


   这张图片截自这里。看不清楚请猛击看大图,过段时间就看不到了哦。
  原来这三个多月的BLOG没有白写,认识了很多很有意思的朋友,也得到了很多帮助,受到了很多启发。
  可是,可是为什么会被当成是女子呢?我的文字太酸?太柔?不够黄色?
  无论如何,请看看右侧栏的投票吧,我会考虑您的意见的。
  谢谢。
  “小女子给各位大侠作揖道福了。”

[阅读全文]

Cape Fear恐怖角:大片当初


  一部讲述黑帮坏蛋出狱后复仇的故事,复仇的对象并非黑道仇家,而是当初的辩护律师,至于为什么是他,就不说了。
  既然不多谈片子的情节,就说说感觉吧。这部片子上映于1991年,那个时候国内还没有开始引进好莱坞大片,主要接触的还只是很有限的央视译制片和港台电影。直到1994年开始,随着哈里森.福特的〔亡命天涯The Fugitive〕作为中影引进的第一部大片,好莱坞电影开始大规模、官方化的进入中国。然后,我们开始了解那些刺激、诱人、精彩、火爆的娱乐电影,算是开了眼界。
  过了十几年了,现在好莱坞的玩法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商业片和娱乐片正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日渐有限的创意和点子也正在被不断重复和抄袭,主流电影的风格于是发生了很大变化。可是现在突然回过头看〔恐怖角〕,却意外的体味到当时看大片时的感觉。
  情节集中,没有太多副线剧情,也没有太多莫名其妙的枝节横生,就讲一个故事。虽然电影长达两个小时,但以今天的眼光看,甚至剪辑掉了很多叙事的铺垫和细节。这种感觉甚至会让人在开始时候有点不习惯。其实想想当初的大片们,大多也是走的这条路子,不过现在很少有片子再采用这种风格罢了。配乐也是典型的古典音乐,交响乐讲主线,激动的时候来点管乐,轻柔的时候来点弦乐,这和今天充斥着NEW AGE,动不动就给你来个VOCAL的做法差别很大。现在想起来,NEW AGE这个头应该是〔泰坦尼克号Titanic〕给带起来的吧。整个电影节奏感非常强,基本上完全按照当初流传的好莱坞N分钟一个刺激点的规则来进行,结尾也是充分遵循了当时的流行安排,以至于我的乐趣就是看如何把固定的模式演绎出来。这些熟悉的手法和桥段在睽违多年之后,就像遇到老朋友一样亲切,可惜的是,当初一起看电影的那些人,已经无法再一起重温这种熟悉了。

  而今看这部片子,最大的亮点,也是让我真正想看这部片子的,无非是罗伯特·德尼罗他老人家了。虽然演个大坏蛋,剧情上也没有对这个角色有太多多面性、矛盾性的刻画,就是一个脸谱化的大坏蛋而已,但是他还是演得很酷。
  这部片子,推荐给那些拖家带口,想过周末又想有点惊悚刺激的人们,没有看过的话,倒还真不会失望。

[阅读全文]

Reservoir Dogs落水狗:一群落水狗


  大导演昆丁.塔伦蒂诺的成名作,不过一直没有机会看,看了依然有种惊艳的感觉。
  片子是走的小成本制作的路子,很考导演说故事的功力的方式。这种片子在咖啡馆开头是比较讨巧的办法,既交待了背景和主要人物,又能为之后的故事定个基调,铺陈叙述的从容淡定间把情节张力逐渐放大。昆丁就用这部片子,第一次把他的暴力美学展现出来,同时也顺带炫耀了一下他说故事的功力。

  故事说的是一群抢劫犯事成之后准备脱身的故事,因为混入了卧底导致原计划发生改变。脱逃间的六个人,带出了一个俘虏,在一个废旧的仓库,开始了这出如同舞台剧般的电影。这种结构自然不能以声光效果夺人,只能是情节制胜。反正已是残局半块,不如鱼死网破,又都对劫后余生心存侥幸,这样一来,这一群落水狗的故事就颇有意思了。昆汀的暴力在于直白,没有禁忌,哪怕是对暴力表现见惯不惊的今天也感觉颇有力道。不过最精彩的还不在暴力,而是卧底警察在回忆的同时,又虚构出一场厕所遇警的戏,虚实之间,层层叠映,实在堪称神来之笔。
  常常看看这些老片子,你会发现很多老面孔,甚至包括昆丁本人,而那些熟悉的面孔竟也有几分亲切,比如饰演卧底警察的那个〔海上钢琴师〕1900。这种小成本的暴力舞台剧,我还是比较喜欢的。
  附带几张海报,点击就是大图了,可以收藏用。

 

[阅读全文]

2006亮子说

  • 回顾你所经历的那些感情,所有的悲伤、喜悦、痛苦、焦急、愤怒、怨恨、嫉妒,大多都关乎一个问题:沟通。当然也有沟通解决不了的问题,那时就是考验你感情的深度和韧度了。

  • 是不是每段失败的感情都像手机?一开始都是欣喜无比,耳鬓厮磨,爱不释手;过一段时间之后出现一些小小的麻烦,然后修修补补;终于被那些难以忍受的缺陷和痛苦折磨得不厌其烦,几经弥补仍无法回复当初的那种激动与喜悦,不得以的放弃之后,又在市场上选择一个新的款式?

  • 人类欲望的可怕之处,不在于渴望得到时的执迷顽固和不择手段,而在于唾手可得时的不知节制和贪得无厌。

  • 四下阒寂,无人可语。当与先贤语,与前尘语,与草木语,与天地语,孰不可语。

  • 聪明人把生意做成人情,不那么聪明的人则把人情做成生意。

  • 清晨,尚未醒来的时候,听到花瓣落下的声音,是件幸福的事情。

  • 那个熟悉的楼下,热闹非凡,连小小窄窄的道路上都停满了车辆,只是这个城市的变化实在太过缓慢,以至于连道路的走向都依然从前,连路旁的石砖都还是那样坷坷绊绊,行走的人们早已改变,或许,再也找不到以前行色匆匆的身影,和暧昧怦然的容颜。

  • 比一桌珍馐美馔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好胃口。

  • 比有一个好胃口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牙口。

  • 我们生命里最要命的那种感情经历,首鼠两端、进退两难,在经历了无数次的纠葛往复之后,以为已经全身而退,却仍然会在某个最意外的瞬间又陷落得义无反顾、一塌糊涂。 

  • 这些是06年的一些只言片语,也有些节自blog的片断,酸气袭人,不喜可略之。

[阅读全文]

这华丽的捆绑画是从哪儿学的?

转自这里,还是点击看大图吧。










 

[阅读全文]

The Lake House湖边小屋:被好莱坞糟蹋了


   都说这几年全球闹剧本荒,那倒也是,电影工业百年历史,虽然辉煌,但桥段和故事也说的差不多了,单纯从娱乐片的角度,能有新点子新创意就不错了,再有好故事,那简直会令人嫉妒了。好莱坞就很嫉妒亚洲电影编剧,所以有个好剧本什么的也会趋之若鹜,甚至花点钱的买来为我所用。这部电影就是好莱坞买的韩国剧本,改编自韩国电影〔触不到的恋人〕,国内很多翻译甚至都直接用的这个名字,而没有用美国人取的〔湖边小屋〕。
  故事开始很不错,时空交错的恋人,这个创意非常有意思。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抛弃那些干柴烈火的旷男怨女,直接讲述一段浪漫温馨的爱情,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那个无视逻辑规则,跨越时空的邮筒就像个实体化的QQ一样,看着男女主角通过它相识、交流,虽然比我这种回家就把网挂上的人呆板了些,倒也饶有趣味。两个交错时空里的爱人如何才能怀着炙热的心碰面,又如何继续这个故事,结局应该是最大的悬念。
  可惜,好莱坞把这个悬念搞砸了。
  整个前期的铺垫都很不错,不论是两个人的生活描述,还是爱恋后的彼此追寻,显得幽默而不失精巧。可是,这本是浓浓的悲剧结尾啊。我无意在此评价为什么韩国人要用那种典型的东方悲情色彩来渲染爱情,但这个故事整个就是为此而设立的,所有的巧合,全部的伏笔,无一不是为此服务。结果好莱坞以典型的美帝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惜破坏整体的逻辑结构和剧情审美,活生生的把碧落黄泉变成花好月圆,这样的结果就是,片子突然在最后一刻,崩坏了全部的感情积累,辜负了桑德拉·布洛克和基努·里维斯一对璧人多年以后重新一起拍摄电影的努力,变得庸俗无比,而且没有力量。
  我没有看过韩国原作,也不太可能去找原作来看,时间有限,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可以了。不过我还是可以体味到倘若是原作结局的话,这该是个如何打动人心的一个故事呵。好莱坞拍的浪漫爱情片已经颓败到这个地步了么?真是令人感到失望。

[阅读全文]

我也有一个梦想:看美国的时候其实是看自己


  这是林达“近距离看美国”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也是我最晚读的一部,因为对种族问题的陌生而导致了我对这本书片面的排斥和拒绝,直到看了这部电影,才产生了浓厚兴趣,进而开始阅读。
  全书通过梳理自从美国开始建立殖民地以来的历史,一直讲到马丁路德金,绵延数百年的历史,以美洲黑人的命运为纲,沉浮起落,倍感沧桑。贯穿全书,或者说贯穿整个黑人民权斗争历史的,除了历史的反复外,作者最为强调和激赏的,是美国民众发自内心的人性的力量。虽然屡屡遇到挫折,甚至是倒退,但从未停息,一往无前,就像浩浩汤汤的大江一般,荡涤尘埃,百川归海,这种力量,让人心折。对待异族,一直以来应该我们政治生活的一个宏大命题,但中国闭关锁国实在太久,久得以至于失去了讨论这一问题的资格。但这个问题并不陌生,因为我们的留学生们,在遍布亚利安民族的欧洲或者盎格鲁-撒克逊人种的美洲,都马上变成了少数民族,他们所遭遇的困境,实在不应该被漠视掉,也不应该被排除在主流话语之外。只是这样的工作,我们作得太少了,不是挟洋欺世,就是大张挞伐,往往受了伤的不愿说,没受伤的说不清,造成了一种集体失语的尴尬。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乃至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所一直有意无意疏略掉的内容,——最后成为了王小波先生所说的,沉默的大多数。林达的书正好给我们一个省视这个问题的机会,虽然我的思考并不深入,但至少作为一个问题开始引起我的注意,这种启发本身和书中传达的历史中的人性力量同样令人激动。
  有人评论说林达的叙述就像放电影,把历史故事写的曲折离奇、高潮迭起,索性这本书就干脆借用了史蒂文 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的电影〔Amistad 断锁怒潮〕来作为黑人种族抗争历史里一个事件的侧影,讲述独立初期,美国所有有良知的人们是如何尽其所有,帮助一群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的另外一个种族的黑人们的故事。整个叙述很有电影感,也和以往一样充满了阅读快感。
  讲美国黑人历史必然会提及南北战争,只是以往对美国人看待内战的态度感到好奇,就像对日本人看待明治维新中斗争双方的态度一样,但远没有对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居了解得透彻,总是有点隔靴搔痒,毕竟从意识形态上解放人的斗争远比争取近代化的革命要大义凛然得多,貌似也显得简单得多。但这本书显然给了我另外一种比较清晰的体认。
  北方作为秉持解放黑奴的正义力量,显得理直气壮,但相对的,南方并非一开始就以一种反历史的丑恶嘴脸出现的。恰恰相反,南方是以林达在之前两部书中所阐述的对宪政的遵从,对自主自决的尊重的姿态亮相的,脱离美利坚联邦,自行决定自己的归属,或联合或独立,绝不屈从于联邦(中央政府)强加给自己的意志,而开始这一场自相残杀的战争。看到这里,我怎么觉得这么眼熟呢?我是不是对这种决定自己道路的选择方式提出过疑问呢?原来我在其中读到了台湾,而且现在看来,这种考虑正在逐渐成为现实。那么这种担心的结果是什么呢?如果说全民公决成为现实,我必须承认首先在法律上是合乎宪政逻辑的,我当然不会承认那种“要公决应该把全中国的人算进去”的荒谬调侃,倒是更倾向于“罪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命题,事实上,林肯总统正是这样做的。所以,关于台湾问题,我不相信政治,相信历史。
  书中通篇讲的是美国,而我在这里尽是谈的中国。因为我们对美国的解读虽然众多,但实在很难得出一个完整的结论,与其费力于歧路亡羊,不如多看看自己。至于美国嘛,若干年前,我无比伟大正确的党是曾有过评价,也有人说是出自太祖之手,兹录于下,权当结尾。
民主颂——献给美国的独立纪念日
  每年这一天,世界上每个善良而诚实的人都会感到喜悦和光荣;自从世界上诞生了这个新的国家之后,民主和科学才在自由的新世界里种下了根基。一百六十七年,每天每夜,从地球最黑暗的角落也可以望到自由神手里的火炬的光芒,——它使一切受难的人感到温暖,觉得这世界还有希望。
  从年幼的时候起,我们就觉得美国是个特别可亲的国家。我们相信,这该不单因为她没有强占过中国的土地,她也没对中国发动过侵略性的战争;更基本地说,中国人对美国的好感,是发源于从美国国民性中发散出来的民主的风度,博大的心怀。
   在中国,每个小学生都知道华盛顿的诚实,每个中学生都知道林肯的公正与怛恻,杰弗逊的博大与真诚。这些光辉的名字,在我们国土上已经是一切美德的象征。他们所代表的,也早已经不止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荣誉了。玛克吐温、惠特曼、爱玛生教育了我们这一代。是他们使年青的东方人知道了人的尊严,自由的宝贵;也是他们,在我们没有民主传统的精神领域里,筑起了在今天使我们可以有效地抗拒了法西斯思想的长城。这一切以心传心的精神道德上的寄与,是不能用数字和价值来计算的。中国人感谢着“美麦”,感谢着“庚款”,感谢抗战以来的一切一切的寄赠与援助;但是,在这一切之前,之上,美国在民主政治上对落后的中国做了一个示范的先驱,教育了中国人学习华盛顿、学习林肯,学习杰弗逊,使我们懂得了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中国需要大胆、公正、诚实。……我们相信,这才是使中美两大民族不论在战时,在战后,一定能够永远地亲密合作的最基本的成因。
  我们离得很远。百十年来,我们之间接触着的也还不过是我们两大民族间的极少数极特殊的一部。但,我们坚信,太平洋是不会阻隔我们人民与人民间的交谊的。在患难中,我们的心向往着西方。而在不远的将来,当我们同心协力,消灭了法西斯蒂的暴力之后,为着要在战争上建立了一个现代化的中国,在科学的领域里更有待于盟邦的援助。在过去,民主润泽了我们的心;在今后,科学将会增长我们的力。让民主与科学成为结合中美两大民族的纽带,光荣将永远属于公正、诚实的民族与人民。
     《新华日报》1943年7月4日
相关链接
历史深处的忧虑:民主是什么?
http://my1996.blogspot.com/2006/11/blog-post_14.html
 总统是靠不住的:自由是什么?
http://my1996.blogspot.com/2006/11/blog-post_25.html

[阅读全文]

Exiled放逐:侠客列传


  一直很喜欢杜琪峰的电影,这部〔放逐〕依然采用了他一贯的手法,无论是缓慢但充满张力的长镜头,还是bebop般节奏的枪声,都没有超出〔枪火〕或者〔PTU〕的范围,但是,我依然很喜欢。因为这是在一个日渐阳痿的时代,讲述的一段关于侠客的故事。
  四个人,对立双方,对一个拖儿带女的男人,一方要杀,一方要救,没有言语的冲突,没有肢体的接触,既是安排,做就是了。杀的没杀成,救的救不到,反是与那风口浪尖的男人一起,做一桌菜,叙几年旧,烟燃起,袅袅间其乐融融,原是旧识,何妨新知。只是睡觉前,却提防着对方。原来这是五个朋友。接着,这五个朋友不出意外的,循着不归的道路,快意生死,潇洒恩仇。
  杜琪峰的强项就在于用画面表现古龙武侠小说里的那股子酷劲,用长长的慢镜头绵延你的视觉,拖延你的思维,然后被他的江湖所俘虏。在剩下的四个人如同水泊梁山的好汉般劫了一吨的黄金后,却还没有人说得出一吨到底有多少,不过欣喜若狂是肯定的,正在嬉笑嗔骂间,一通亡人寡妇的电话扭转了命运的步伐,救人成了各人肩头的义无反顾的抉择,那时候,被拖下水的护卫问道:那黄金怎么办?火回答:你留着吧。原来那些关于生活的浪漫,未来的温馨,从来不存在于这些人的定义里,或者说只存在于这些人的梦想里,嬉笑里,而已。而已而已,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那一刻,钱财与胜负不再如先前那么重要,何当此夜月,朗朗同啸傲,能与尔等生,即与尔等死。
  所以最后的结局,反倒显得轻松了。

  和最近的黑帮片一样,为通过大陆审查,片子作了一些修改:
1. 开头和结尾的两段字幕是大陆版加上去的。
2. 任贤齐那些什麼"逃不了的"和"回来一起去自首"是大陆版加上去的,港版本来的意思是任贤齐会一直等他們,等到天亮才开船。
3. 巡逻警察那句"好汉不吃眼前亏",或者要把歹徒一网打尽之类的说话,都是大陆版加上去的,港版本来的意思是巡逻警察还有一天左右就退休了,所以什么都不想管。
4. 大陆版把有关召妓的对白删去了。港版中,妓女有提到要黑市医生付钱给她。
5. 大陆版把裸露镜头删去了。港版中,黑市医馆一場里,众人把张家辉抱上手术床后,妓女不慎露出乳房让黄秋生看见,然后黄才去拉布帘。
6. 大陆版把林雪在观音山上开玩笑时提到乳房的对白删去,改成了"猪尾"。
7. 最后,港版的结局,快照机吐出一张照片到地上,然后是照片的特写,接上四人在快照机里的嘻哈大笑,再接回四人与张家辉小时候的合照,之后电影就完了。
  基本上不影响观看。至于片前片尾的字幕,我只能说是佩服杜琪峰为迎合文化宣传部门所作的努力了,看片子的无所谓,不看片子的也过得去,可惜没有在网上保存截图。
  片子最后一场枪战实在不能令人满意,太过夸张,没有逻辑性,看来杜琪峰有说故事的能力,但已经很难花大精力来打造一场精彩的战斗了,这种遗憾很有可能是致命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