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 This Our Exile父子:堕落的生命有什么价值?


  堕落的生命到底有什么价值?这个问题其实从看好莱坞的〔女魔头〕时就开始了。这种电影并不会给你呈现生活的明丽灿烂,而是把最底层最绝望和肮脏的世界冷冰冰的甩给观众,让你慢慢感到心寒,感到毛骨悚然。

  〔父子〕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在马来西亚取景,让人感到回到了三十年前的世界,但小孩手中的PSP告诉我们,这其实就是发生在当下的世界。一个嗜赌烂账的父亲,一个始终逃跑的母亲,注定从开始平静如同一幅画的故事是一个悲剧。母亲果然是逃走了,父亲果然是焦躁的,但其后拮据的生活开始压迫着这对无助的父子。这部电影最大的桥段开始出现,逃债出走的父子开始盗窃,而且是父亲教唆无辜的儿子去盗窃,因为孩子有时是一种伪装,更何况父亲其实非常脆弱,和卑微。儿子出于对父亲的依恋,并没有因为母亲的挽留而放弃父亲,他开始盗窃,从开始的一时迷途到后来的逼迫,但那纯朴的眼睛却从没有失去天真和纯洁。最后终究是会被抓住,被殴打,害怕的父亲在儿子的嚎啕中落荒而逃,在少管所的儿子咬下了父亲的耳朵。

  父子这个主题其实更多的应该是亲情的表达,但这部电影却表现的如此残酷。尽管如此残酷,但电影的画面却始终保持着干净和整洁,让人几乎会忘记这个话题的沉重。父子,也许本就不是个轻松的话题。

  回到我们的问题,这种堕落的生命有什么价值?在城市的中产阶级会认为是没有价值的,甚至我有时也会认为,堕落得如此彻底,不值得同情,不值得关注,不值得拯救,自生自灭是他们如同蝼蚁般生命的最好归宿。但生命应该是充满韧性的,是不应该被放逐的。只是,这种救赎应当是生命自身的勃发,自身的奋起,有时我们的脆弱根本就不会给我们奋起和勃发的机会,关注这些脆弱的生命其实也是在印证自身的脆弱的同时,追问我们自身生命的意义。尽管最后片子给了我们一个还算光明的结局,但丝毫没有减轻这种追问的压力和逼迫。

  郭富城的表演应该是本片的最大亮点,这个当初“四大天王”的偶像小帅哥开始挑战表演的限度,应当说这种挑战本身就是值得肯定的,而他的确把父亲这个没有什么文化的堕落生命表现得十分到位,这也为他赢得了金马奖。但最令我高兴的是,香港电影始终还是出现了深层次的文化表达,这种表达在充斥着“无间道”式的黑帮阴谋片和大量无稽偶像商业片的背景下,是相当难能可贵的,我向拍出这种沉重而厚实电影的人们表示敬意。

  亮子说,香港电影还是有希望的。

[阅读全文]

大上海啊大上海,你是一个不液城~

  这两张招贴海报很有意思,配合我前段时间的评论,我想魔都再一次得到了进化。




[阅读全文]

2006年好莱坞动画长片票房排行榜

  今年春节前,我在BLOG上开始了一个甚为无聊的好莱坞动画片评论系列,主要是因为动画片比较适合家人春节团聚的时候一起观看,因此统一作了一个推荐和评论,但事实上效果并不好,从google analytics的分析来看,似乎大家对动画片的兴趣比A片小很多哪。这倒也在意料之中。这里提供一个2006年好莱坞动画长片北美票房排行榜的情况,数据来源是22期的〔游戏人〕

  1. 汽车总动员Cars:2亿4408万美元
  2. 冰河世纪2Ice age 2:1亿9533万美元
  3. 快乐的大脚Happy Feet:1亿9425万美元
  4. 篱笆墙外Over the hedge:1亿5501万美元
  5. 丛林大反攻Open season:8430万美元
  6. 怪兽屋Monster House:7366万美元
  7. 疯狂农场The Barnyard:7260万美元
  8. 鼠国流浪记Flushed Away:6446万美元
  9. 好奇猴乔治Curious George:5833万美元
  10. 别惹蚂蚁The Ant Bully:2813万美元

  这里给出的链接都是我的评论,大家可以看看我的看法和北美观众还是颇有差别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新春看动画系列”里还有两部,〔机器人历险记Robots〕和〔四眼天鸡Chicken Little〕因为是2005年的动画,我慢半拍的缘故就没有在这个榜单里面。〔冰河世纪2Ice age 2〕因为上映时间比较早,没有在BLOG里整理,〔丛林大反攻Open season〕和〔鼠国流浪记Flushed Away〕希望能在近期内整理出来,而〔篱笆墙外Over the hedge〕是最令人意外的一部了,个人觉得这部片子比较无聊,结果居然是第4名。而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别惹蚂蚁The Ant Bully〕排名也很靠后,而整个系列里最不喜欢的〔疯狂农场The Barnyard〕居然超过了〔鼠国流浪记Flushed Away〕,这些都是比较意外的情况。

  当然也有不意外的,比如前3名,都是带给我莫大享受和很多感触的优秀动画长片。希望今年能看到更出色的动画长片,到时候如果继续无聊的话,我会再做个系列的。

[阅读全文]

Lucky Number Slevin幸运数字斯莱文:明星云集的华丽断章


  有时候看好莱坞的片子会有这样一种巧合,当你看了一部片子之后,随即会在另外一部片子里遇到熟人,也就是熟悉的面孔和演员,尽管一开始并不打算要追看哪位大腕的专集,可是不期然的仍然会遇到他们,这种感觉十分有趣,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前两天刚刚讨论了 布鲁斯·威利斯(Bruce Willis),这不,就又遇到了他的一部电影,〔Lucky Number Slevin幸运数字斯莱文〕。有人说这是一部黑色幽默片,的确这种类型片到了一定地步都像黑色幽默片,不过,这部电影却是一部明星云集的华丽断章。

  电影最开头的10分钟是最为精彩的10分钟,kansas city shuffle,一个精彩绝伦而又凌厉无匹的开场,用最为华丽迅猛的蒙太奇故事,把整个剧情变得异常诡异而充满魅力。进而笔锋一转,故事顿时从休止符划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懵懂的年轻人被纽约黑帮稀奇古怪的折磨,莫名其妙的卷入互相仇杀的敌对风波之中,看似和那个开头全无关联,但其实内里乾坤,却是全片最大的伏笔。最后真相大白,交错的情节画成一幅完整的画卷,有幽默,有爽快,有爱情,有悬疑,有惊喜,对一部娱乐片而言,还能要求什么呢?

  必须承认布鲁斯·威利斯在2006年的表现比2005年好得多,他开始懂得藏拙,并且巧妙的展现自己最富有魅力的一面。这部电影里,从一出场他就是一副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的样子,并且成功地把这种成熟稳重的形象保持到终场,配合剧中“最出色的杀手”这种超酷的设定,他诠释得非常到位。不过本片的男主角是乔什·哈奈特Josh Hartnett,这位帅哥最早认识是通过〔珍珠港〕,不过那种电影很难让演员出彩就是了,之后他的演出乏善可陈。直到我2005年最喜欢的〔罪恶之城〕里,他作为一个只出现了3分钟的配角,却给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他再度和布鲁斯·威利斯一同出现在银幕前,应该说他们俩关系比较好吧。

  不过,相对于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和本·金斯利Ben Kingsley这两个老戏骨中规中矩的演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却是刘玉玲Lucy Liu。这次刘没有在作为一个东方女性符号化的角色出场了,这对好莱坞而言并不少见,但对她本人而言却是一次绝大的突破,因为这意味着好莱坞对她的评价已经开始和其它白人女星一起等量齐观了。她的演出也绝对值得一提,超快的语速和超长的句子,接二连三的推理和意思表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玲珑形象,虽然她比乔什·哈奈特年纪大许多,但两个人的感情戏也就在这种烘托下,一点也不显得突兀。其实东方女星在好莱坞的地位颇为尴尬,不是一个文化符号,就是一个意淫对象,真正能够作为这样一种发展和突破,我不禁要为刘的努力叫好了。

  请原谅我没有对这部电影剧情作任何评价,因为个中乐趣实在需要大家去自己体会。片中屡次提到的kansas city shuffle这首歌很棒,在片尾也有播放,网上并不难找。我这里自己作了一个MP3格式的手机铃声,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下载。

[阅读全文]

不就是娱乐么?


  从〔暸望东方周刊〕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美剧事小,阶层事大〕,把红透大江南北的美剧〔越狱〕又拖出来,并且煞有介事的将美剧论断成划分城市阶层的标签。

  文章开头说:
听说春节以后,央视也要播放美剧《越狱》了。不过恐怕该剧的死忠粉丝们并不对此叫好。去年央视引进美剧《疯狂主妇》的黯淡收场就是明证,这部在高学历人群中大红大紫的电视剧,不幸“勇夺”海外引进剧收视率最低的“桂冠”。招揽不来观众的主要原因并非翻译、配音和剧情修改,更重要的是承载媒体由自动设置阶层门槛的网络变成了家家都有的电视。传播土壤发生改变,附加在这些美剧之上的“文化贵族”光环随之消失。当“上一集的内容是什么”、“你看到第几季了”不再是少数人的话题时,美剧的吸引力自然会大大下降。
  这种论调其实对我而言并不陌生。游戏玩家应该很熟悉,在中文游戏还离我们很远的年代,就常常有人以读懂蝌蚪文自豪,哪怕是在中文版推出之后,也会满脸不屑的对翻译进行一番品评。但这些个原教旨主义者并没有阻止整个汉化浪潮的到来,小众的幸福感也被广大玩家戴上装B的帽子一脚踢开。可见,对于娱乐,大家的看法其实大同小异,无非图个乐,别让人觉得谁比谁就高上一等。其实〔绝望的主妇〕的失败,更多是和中国观众的日常生活离得太远,而故事结构又相对松散,相比好莱坞大片般的〔兄弟连〕,自然不受待见了。论坛上也有关于此片中文翻译和配音的批评,但我丝毫没有感到什么小众的失落情绪。那么,让我们继续看看作者是怎么得出这个论断的吧:
初次听说《越狱》是在同学聚会上,大家寒暄之后无话可说,开始互相打听最近的娱乐活动。“我最近看《越狱》,”某同学说,另一同学凑过来:“我最近看《武林外传》,风情万种的佟掌柜。”结果,众同学的眼神都在对后者诉说着无穷的不屑:看电视剧不看说外语的,你还算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吗?听说该同学受了巨大的刺激,回去以后让家里的电视歇了好几个月,除了用电脑,就是听收音机,还只听CRI(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这个段子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不过我对〔武林外传〕的喜爱和〔越狱〕是不相上下的,甚至还有过之。我相信互联网上各个搜索引擎得出的热门结论也能说明这一点。这里的问题在于,似乎〔越狱〕就是小众精英文化生活的必需,可真要说小众,我不知道论坛里那些痴迷〔OZ〕等HBO制作的朋友会作何感想。同样属于大众娱乐,本来就没有高下之分,这下可好,不仅分了高下,还能挂上阶级。其实〔越狱〕在美国也就相当于我们当年放〔雍正王朝〕的规模,基本上走得是大众娱乐的路线,而我们知道,美帝看电视剧的受众群整体素质和天朝倒是差不多。而作者的论证是这样的:
美剧在中国流行是从大学校园开始的,大量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在这里快速搜索到免费的网络资源,使用FFP、BT、EMULE等软件提供方便快捷的分享。打着“学英语”的幌子看电视剧,拥有闲暇时间的大学生乐此不疲。中国没有贵族阶层,贵族起来的最重要途径当然是受教育。大学时期形成的文化习惯和偏好自然也是阶层生活方式中的一部分,也是在这个毕业就是失业的年代中,大学生活所慷慨赠与这些高知人群为数不多的几件礼物之一。很多人在工作之后,仍会保留看美剧的习惯,但由于脱离了校园网的丰富网络资源,在网上看美剧变得成本高昂。于是,他们开始从路边小贩手中买碟,回家在DVD上体会文化贵族的阶层归属感和优越感。关于美剧的话题开始在办公室中流行起来,这是为了明白表达或暗暗泄漏他们文化品位背后的阶层归属。
  正好我看过几部美剧,可说实话我还真没把看美剧的爱好当成是什么文化贵族的标志。电视这个东西,也就是一个持续让人变傻的工具,基本上我是拒绝看电视的,不过也并不是因为我害怕变傻,而是我找到了更能让我变傻的工具,互联网。当然,如你所愿,我还真就变得越来越傻了,这只能让我平添自卑感,而远非什么文化上的优越感和阶层归属感。而我相信大学生所谓的高潮体验,其实更多的是这部电视剧优秀的剧本和演员,而非什么不着四六的文化分层。这篇文章最后是这样结尾的:
当一部分人拼命要将美国舶来的电视节目小众化、精英化,使其成为阶层标签的时候,也有一部分人逆阶层而动,热衷于当文化二道贩子,将自己所能接触到的前沿文化改头换面,换成中国面孔,加入中国国情,一路热销。《sexand city》的中国版是《好想好想谈恋爱》,美国纽约知名房地产商Donald Trump(当奴>杜林普)策划和出演的真人秀节目《The Apprentice》在中国的仿制品是《赢在中国》,模仿《两杆大烟枪》的《疯狂的石头》更是红透了2006年,几乎成为闪耀在中国影坛的“希望之星”。
  这里最需要注意的是“二道贩子”这个词,因为正好最近就有这么一个二道贩子成功的获得了奥斯卡奖。我这里并不是说文中举的那些片子有多么多么好,而是就文化交流而言,借鉴乃至照搬都是经常存在的,只要不是赤果果的抄袭,只要真正用了心,用本土的语境讲异乡的故事,凭什么就成了一个人人喊打的低劣货色呢?

  〔暸望东方周刊〕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本时政周刊,里面对政治的新闻报道经常能有新意,并且敢于接触禁区。可惜这篇文章并不好,主观色彩很浓厚,而且幼稚的把娱乐和政治挂钩,点缀点似曾有的经历,扣上些莫须有的帽子,再来点主观臆断,就开始对我们的娱乐生活指手画脚起来。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新闻分析,实在不像是〔暸望东方周刊〕一贯的作风。

  其实,美剧和大陆电视剧、香港TVB一样,就是娱乐。既然同属娱乐,只有质量的好坏,没有受众的高低。性高潮其实就15秒钟,别以为党员干部和农民工兄弟有那么大的差别,除了猪能有20分钟超长享受,还是别把这点简单的乐趣搞得那么复杂的好。

[阅读全文]

My Story-Adidas Ad:每天努力

Hi, I’m Gilbert Arenas and this is my story,
Hi,我是吉尔伯特·阿里纳斯,这是我的故事。
When I entered the NBA,
当我刚进入NBA
the first 40 games of my career I sat on the bench.
职业生涯的前40场,我是在板凳上度过的。
They said I was gonna play zero minutes.
他们认为我打不上比赛,
You know I just think they didn’t see the talent that I had.
我想,他们根本没看到我的天赋。
They thought I was a zero.
他们觉得我就是个0,一无是处。
Instead of sitting there being bitter,
I just practiced, practiced.
但是我并没有坐在那里怨天尤人,而是不断的训练,训练。
If no one believes in you,
anything you do is a positive.
在没有人相信你的时候,你的任何努力都会为自己加分。
It wasn’t even about basketball any more,
这已经不是我能否打好篮球的问题了,
It was about proving them wrong,
而是我要证明他们是错误的。
Now the reason I wear No. 0 is because it lets me know that I need to go out
there and fight every day.
现在我仍然穿着0号球衣,因为我要告诫自己每天都要努力。
  上面的文字转自这里,是阿迪达斯新版电视广告的阿里纳斯部分。有时候,商业广告尤其是体育广告会有很多励志内容,并且,能让我们感受到奋进的力量。单就这一点而言,这些广告并不坏。

[阅读全文]

无双无双


  〔真三国无双〕系列是KOEI光荣公司在PS2时代的翻身之作,在亚洲引起了范围极为广泛的震荡,喜爱这一游戏系列的玩家自称为“无双众”。这也是ACT动作游戏发展的另外一个方向。

  3D ACT游戏放在三国时代这个广阔的背景下,操纵历史上(其实是〔三国演义〕里)的英雄武将,在加上各种武术流派和动漫夸张表现的现代诠释,一个一骑当千的三国时代就这样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出现在我们面前。

  这几天下班之后时常会把之前的〔真三国无双4〕拿出来爽上两把,一来工作比较烦琐枯燥,正好作个调剂,二来这游戏难度不高,时间也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所以玩上几把并不显得累。这也正是这款游戏成功的地方,能够把许多闲暇时间不多的年轻人吸引到电视机前,作为放松自己的手段。

  当然,作为一款游戏,自然也必须要有它过人的地方,因为如果仅仅是砍瓜切菜般的杀戮,5分钟就足够让人厌倦了。在这里,任天堂的山内溥对游戏的见解再一次发挥了作用:“成长和搜集。”武将可以通过击破敌方武将得到能力的提升,搜集随机数值并不确定的各类武器和道具,成为这款游戏吸引人数百小时耗在其间的最大动力。同时,游戏结合三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事件和战役作为战斗的模本,很能激发我的成就感,同时对亚洲玩家而言,代入感也是极强的。不过这一点对欧美玩家就很难适用了,于是我们看到各大欧美电玩网站对〔真三国无双〕系列的超低评分

  所幸KOEI在XBOX上推出了相应版本,让我可以在XB主机上玩。不过想要继续资料片〔猛将传〕和〔帝国〕的话,就只有PS2能满足了。看来回头还要去找个完美记录拷回来才行。

  最近KOEI又继续在PS2上推出了融合〔三国无双〕和〔战国无双〕两个系列的〔无双OROCHI〕。想来也是尽最大可能挖掘现有机能和游戏引擎下的商业价值,才推出的这部作品,现在看来市场反应还不错,所以我也想找来试试。希望KOEI能像〔战国无双2〕一样,作出一款系统和游戏都有提高的游戏吧,尽管这对一个竭力挖掘边际效益的游戏而言稍微有点过分了。

[阅读全文]

翻转法则: 西藏密宗

  本篇日志系转载,其内容有可能引起您的不快,请确定您年满18岁并不介意个别特殊内容,点击这里看全文


  藏传佛教的阴阳信仰是最基本的教义,对藏传佛教的修练具有指导作用。我们看到被归为“阴”性的物质:知识、物质、感情、语言、光明、以至于整个宇宙都是阴性的。阴性的能量和智慧是产生现实世界的来源,那么一个藏传佛教的修行者,为了大彻大悟地成佛,必须取得所谓的“阴精”。为了取得此种原始的能量,藏传佛教的修练者必须掌握相应的“方法”。法术高深的活佛,是个大魔法师,他万能的本领来源是他对阴性能量源泉的操纵。在他身体内部存在着一个吸收,修练而成的阴性,大法师使自己体内两性同时存在,这就是他巨大法力的源泉。严格来讲,大法师是一个超跃了自然的“性”的生灵,他既具有男性又具有女性的能力,而他体内这两性的对立与交合是他施法的关键。他是一个阳阴人,请注意,这两性在他的身上并不是平等存在的,而是有分明的等级:男在上,女在下;男为“方法”,女为“智慧”。阳性统Zhi着阴性。这个“两性合一”的教义是每个密宗经文的中心论断。一个修练者的目的就是要在自己体内实现这一阴阳合一的双性神性。请注意,这个体内的阴阳合一的双性,不是说修练者的性被中和了,正相反,这两性在他的体内加倍地交合而产生巨大能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想像成电的两极)。我们知道,按照密宗教义,整个宇宙能量的源泉是两性的交合,那么现在修练者本身拥有男女两性之后,他就拥有了生育的能力--生育万物的能力。
  
  在这里我们来看一个历史上的有趣巧合:传说历史上的佛祖身体上有三十二个象征,比如脚板上有日轮图案等。第十个象征是西方医学上叫做Cryptorchidie的症状,即阳具为一皮肤皱折所盖住,“掩藏在阴道里,犹如雄马一样”。在大乘佛教里这被解释成佛祖的无性,因为大乘佛教认为性本身就是罪恶,而双性人更是双重的罪恶。在藏传佛教里自然就是佛祖天生的具有两性一体,而他的阳性能力并不因此而有缺乏,真相反,“犹如雄马一样”的强壮。
  
  言归正传,藏传佛教的修练者为了练成此一阴阳合体,需要异性,我们就具体看看他是怎样的“需要”。修练所需的女性分为三种:实女,这是有血有肉的真实女性。灵女,她是由修练者的意念所塑造出来的。内女,修练者自身内部的阴性。
  
  先来看“实女”,修练者应选择什么样的女子?密宗经文里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比如“选择一个漂亮的,有大眼睛的,苗条的少女,黑色的皮肤……。”喇嘛Geduen Choepel的说法:西康的女孩肉软;卫藏的女孩性技术好;喀什米尔的女孩笑的好等等。有的经文要求采用经过Kama Sutra技巧训练的女孩。年轻是另外一个重要条件,我们来看看密宗的大法王Saraha做的分类:八岁的叫Kumari;十二岁的叫Salika;十六岁的叫Siddha,已有经血;二十岁的叫Balika;二十五岁的叫Bhadrakapalini(意为“烤焦的肥肉”)。
  
  喇嘛Geduen Choepel警告和太年幼的“智慧女”行仪式所可能带来的外伤,并教导了一些减轻的方法。他并推荐,在与十二岁的“智慧女”行仪式前给她吃糖果和蜂蜜。密宗的大法王原是一个国王,他有一天看到一个流浪歌手的女儿,就把她买了下来,她是一个“无罪的处女,没有任何此世界的污染,是极罕见的,极贵重的莲花女”。仪式后“莲花女”的命运如何,书上没有记载。
  
  “八岁处女仪式”是这样的:选出一个女孩,为灌顶仪式准备,不要让她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仪式时,让她裸体在祭坛上,接受信徒崇拜,最后由大法师或一个弟子破她。印度教和西藏藏传佛教的密宗修练者都举行八岁处女仪式,萨迦巴的寺庙主持举行过此仪式,有明文记载。由于对数字的迷信,西藏的修练者喜欢十二岁至十六岁的“智慧女”,根据宗喀巴,只有在找不到上述女子的时候,才可以采用二十岁的。
  
  “智慧女”的岁数还可以和元素结合起来看:十一岁的代表气;十二岁的代表火;十三岁的代表水;十四岁的代表土;十五岁的代表音;十六岁的代表触觉;十七岁的代表味觉;十八岁的代表形状;二十岁的代表嗅觉。
  
  和二十岁以上的女人不可以再举行仪式,因为她们反而会倒吸大法师的能量。当然这些年龄级的女人在藏传佛教中也都有名称,比如:21-30岁叫最黑的,最肥的,最贪婪的,最傲慢的,暴虐,电击,咆哮,铁链和怪眼;39-46岁叫狗嘴,吸盘嘴,豺狼爪,虎口,怪鸟脸,猫头鹰脸,秃鹫嘴等等等等。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那么喇嘛的这些“智慧女”是从哪里得来的?通常情况下是由弟子献给法师的。实际上在喇嘛教里信徒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为“大师”物色“智慧女”。我们可以在藏传佛教的经文里读到:“信徒应该将他的姐妹,女儿或者妻子献给法师。”这个“智慧女”对弟子来说越珍贵,就越应将她献出来。自然藏传佛教中还有很多这方面的咒语法术,比如:Om hri savaha!修练者将此咒语念上一万遍,一个“智慧女”就会出现在他面前并听命于他。《时轮经》上介绍的方法:通告含酒精的饮料可以使“智慧女”更利于行仪式。有的经文则建议,如果“智慧女”不顺从,应以武力进行。
  
  “智慧女”需要有什么知识?这个问题说法不一,基本上来说,她应该对密宗有所了解。宗喀巴要求“智慧女”必须发誓,不对外泄密,他警告不要和不称的女人行法:“如果一个女人没有表现出高质量,那么她就是一个低级的莲花。不要和她在一起,给她一点贡品,表示一点尊敬,把她打发走,不要和她行法。”行法之后,“智慧女”对于修练者来说,不再有意义。就如吃完花生米后,将壳丢去。
  
  我们从教义上了解了藏传佛教的性仪式后,再来看看其现实中的运行。既然喇嘛以佛教僧侣的面目出现,他们的这些性仪式当然是秘密中的秘密。我们就来看看这露出水面的冰山之角。
  
  英国的一个女作家Jane Campbell,她曾是Kagyupa活佛Kalu Rinpoche(1905-1989)的翻译。有一天活佛忽然要求她做他的“智慧女”,她虽然很吃惊但不得不服从师父(那时已年近八十)。后来她逃出了藏传佛教的圈子,所以我们今天能通过她的描述来窥视现代藏传佛教的“智慧女”仪式。西方的女子为什么甘心做“智慧女”并且保守秘密?一个原因是“大法师”是以神的形象站在她们的面前,当她们深信其宗教时,这个力量是不可抗拒的;第二个原因作为“智慧女”,她在信徒的小圈子里会忽然享有很高的地位,会被信徒们象女神一样地崇拜,因为她和大法师(活佛)行法。“智慧女”必需下毒誓,如果她不遵守誓言,她就会发疯而死并下千年地狱!为了吓她,Kalu Rinpoche曾对Jane Campbell说,他前世曾将一个泄密的女人通过咒语杀死。根据Jane Campell,此类手段在现代藏传佛教圈子里很有效的。
  
  “智慧女”在她与活佛行法的期间,被信徒们当做女神般崇拜,但完后便被废弃,自然有更新鲜的“智慧女”出现。Jane Campbell描述,当她和Kalu Rinpoche行法期间,Kalu Rinpoche 还和另一不到二十岁的女子行法,她突然死去了,据称是心脏病。当时Jane Campell受到严重的惊吓,以至她完全和外界失去了联系而成为活佛的奴隶。
  
  根据另一个英国女作家Mary Finnigan在她所在的藏传佛教圈子里“活佛”同时和几个女学生做法,并使他们各自以为自己是惟一被选中的。当被问到圈内的藏族女性是怎样看这个问题时,她说:“她们觉得是荣幸和任务,被喇嘛选中;我想藏族女人大概根本就没有性侵犯这个概念吧。”
  
  《西藏死亡书》的作者索甲仁波切被控告到法庭上,多位女性要求他赔偿一千万美金。后来他们庭外达成交易,据索甲仁波切的信徒称,这是索甲仁波切一次长时间做关冥想的结果。由于此类时间不断暴露,某些喇嘛采取了另一辩解法,称这种法术并无不妥之处,并公开承认,他们是:Jattral Rinpoche, Dzongsar Khyentse,Dilgo Khyentse和Ongen Tulku。如果我们不了解藏传佛教的教义,这些事件也许可以被掩饰成普通的桃色新闻。实际上它是藏传佛教修练的核心。我们看到,这些藏传佛教义不仅仅是“某一古老经文里的某一句话”,而是活生生的现实,很遗憾。
  
  前面谈到了修练所需的女性分为三种:实女,这是有血有肉的真实女性。灵女,她是由修练者的意念所塑造出来的。内女,修练者自身内部的阴性。
  
  灵女是修练者在意念中塑造出来的,和在《化神术》中所讲的一样,这个“意念塑造”不是由修练者自由发挥,而是必须精确地按照经文中所描述的形象使她在意念中再现。通常修练者需要长时间地坐关冥想,才能用第三只眼(灵眼或慧眼)看见意念中的灵女。通过与实女和灵女的交合,修练者自体内集聚了阴精而转化成内女,她是修练者自身的一部份,她就是修练者自己。此时,修练者就可以在自己身体内部再现孕育万物的交合,他以此具有了操纵宇宙的能力。
  
  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既然此交合可以在意念中完成,那么实女和灵女的意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和实女仪式是不可少的?根据藏传佛教教义,实女和灵女的意义都在于使修练者看穿这世界的虚幻(空),他澈悟之后,便可以用意念塑造由他控制的宇宙。在这个意义上,要将有血有肉的实女看穿为虚幻是更困难的考验。所以实女比灵女更重要。看穿了这世界的虚幻本质后,修练者便不再受此虚幻世界的法则(自然法则,人为法则)所约束,因而便具有超自然的法力。根据黄教创始者宗喀巴:“在大澈大悟的道路上,“女伴”是必不可少的”,灵女适合于地位比较低的修练者,或者作为仪式前的练习。另一个为什么实女必不可少的原因是:藏传佛教的魔法需要取得所谓的“阴精”。
  
  这里我们再温习一下藏传佛教的“翻转法则”,这是藏传佛教最本质的原理之一,它的解释就是,既然这世界是虚幻的,那么就没有什么法律,而当修行者故意地去触犯社会的禁忌之时,他更能看清这世界的虚幻性,更能大澈大悟。所以对于一个密宗修行者,破坏世上的一切准则,禁忌是他天赋的任务。看到这里我想大家可以明白,为什么我以前说“乱”是藏传佛教本身的特征之一,藏传佛教也不可能将自身的“乱”的因素克服,因为“乱”深深扎根在藏传佛教的教义里。当然这些翻转一切的权力,只有那些“有正确方法的人”才具有,那么什么人是“有正确方法的人”?当然就是藏传佛教的修行者。为什么一般人没有这个权力?这其中原因我想大家自己也能够想明白。
  
  理解了这个翻转法则,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性在藏传佛教修行者大澈大悟的道路上是这么重要。正因为性对于以往的佛教僧侣是个最深的禁忌,所以喇嘛一定要去破坏这个禁忌,才能使自己的修练提高。正因为女人是这个虚幻世界的源泉,她在佛教眼中是罪恶的象征。这在喇嘛教的教义中就是:只有控制了这个罪恶的源泉,才能控制整个世界。所以在藏传佛教的所有宗教仪式中,性仪式是最高的,所有其它仪式都是其铺垫。那么根据翻转法则,修行者是否应该与外貌最丑恶,性格最暴虐的女人交合?经文中确实有此先例,比如大法王Tilopa就和一个臭气熏天的,有十八种丑恶象征(且不管这些丑恶是什么)的老妇交合。他的弟子Naropa也曾和一个麻风病的老妇行仪式。Naropa的弟子Marpa和一个坟地老女人行灌顶仪式,“她的乳房干瘪下垂,性器官巨大而有著极恶心的颜色。”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要求选年轻美貌的“智慧女”,对处女更有偏好。在实际运行中更是如此。对此藏传佛教的辩解是,年轻美貌的处女对修行者的诱惑力更大,也就更危险,修行者要看穿世界的虚幻,就需要更大的法力。我们看到在容貌上翻转法则运用不彻底,但在智慧女的出生上确很彻底。基本上,智慧女的出生越低越好,如侍女,卖肉女,戏子,歌女,酒女,洗衣女等等。但这并不是说地位高的女人不合适,我想大家都明白难易是个重要问题。特别那些结了婚的贵族女人是灌顶仪式的理想智慧女,因为这里一个禁忌又被打破,表现了喇嘛的无上权威。同理乱伦也是藏传佛教修行者所追求的。
  
  我们再看看翻转法则的一些具体运用:因为传统上僧侣禁酒肉,所以藏传佛教修行者就要去吃禁肉,这就是所谓的五种肉,其中人肉(称Maha mamsa,意为“大肉”)。通常这些人肉来自死尸或者来自那些“因为自己的孽源而死,如在战场上因为因果报应而被杀死的人”。人肉可以制成丸药,以便服用。有些经文详细描写了人肉各部份的作用,比如脑,肝,肺,内脏,睾丸等在相应的仪式上的作用等。
  
  Candamaharosana Tantra列了一些修行者和他的智慧女在灌顶仪式上吃的东西:屎,尿,唾液,残留在她牙齿间的食物,呕吐物,洗过屁眼的水。Hevajra Tantra的灌顶仪式上修行者用人头骨盛着经血饮下,其它食物还有臭鱼,狗屎,死尸体内的油,死尸体内的屎,月经布等等。
  
  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当藏传佛教的修行者在吃这些物质时,不可以有任何恶心的感受,无论他吃什么,他都应该如美味地咽下。顺便提一下,屎尿之类不仅在藏传佛教的灌顶仪式上出现,它更是藏医药里的重要成份。活佛的屎尿是万能的良药,这些屎尿被做成药丸而买卖,这是现在西藏和流亡藏人社会中的一项重要经济。最珍贵的当然就是达赖喇嘛的屎尿了,1954年他到北京来时,他的屎尿都被收集在金盆里送回拉萨做成药丸。
  
  言归正传,再回到灌顶仪式里的性交合上,这里一个重要的技术,就是修行者必须闭精。为什么?那就得了解一下藏文化中对人体的解释。当然我不想在这里讲解整个藏医学,只稍微解释一下相关的部份。
  
  在密宗里,男子的精液叫做Bodhicitta,这个词还有另外一个意思:灵光。什么是灵光?灵光就是修行者在大澈大悟时的体验。这里我们看到精液在藏传佛教信仰中的意义。在藏文化里,普通人认为活佛血管里流淌的不是血液,而是精液。那么要大澈大悟就必须掌握控制精液的技术。藏传佛教的人体学,认为精液原储存于颅骨以下一个月亮形的空腔里,当人性亢奋时,精液便一滴滴地流出此腔,通过五个人体内的能量中心,此一过程给人带来强烈快感。精液最后流至阴茎尖端,修练者必须将整个意念集中于此一点,不使精液流失。如果修练者能控制住不射精,那么他就走向大澈大悟了。如果控制不住,他就有下地狱的危险!!此时他必须将精液挖出吞下。这里藏传佛教有个例外,闭精是在修练的弟子必须遵守的,但作为师父的大法王却不需要,因为大法王已经大澈大悟了!闭精的技术必须通过长期的,痛苦的练习才能掌握。
  
  同男子的精液一样重要,女性拥有所谓的阴精。阴精是指经血或者其它阴道分泌物。男子的精液称“白色”,女子的精液称“红色”。我们知道经血在绝大多数文明里都是不洁的象征,这里自然又是藏传佛教的翻转法则运用的好地方。所以灌顶仪式最好在智慧女来经血之时举行。当然藏文化里对经血也有详细的分类,如处女的经血,出身卑贱的女人的经血,结了婚的女人的经血,寡妇的经血等等,等级不同。
  
  按照藏传佛教的观点生命产生于男子的精液和女子的精液的混合。这个混合物就是密宗信仰里神秘的仙露。因为此混合物是生命的源泉,那么如果藏传佛教的修行者能不断地摄取此物,他就得到了永生。因为他的身体内有此混合物,他就可以自生,从而脱离了再生轮回。那么要产生这个混合物和闭精是否相矛盾?这里有一个更高的技巧,即所谓的Vajroli方法:修练者在射精以后将此混合物再通过尿道吸收回去,此时他口念:“通过我的力量,通过我的精液提取你的精液--你没有了精液。”
  
  要掌握这一技巧需要更痛苦更长期的练习,比如将金属棍插入尿道等等。如果修练者掌握不了这个高超的技术,那么还有一个方法,他必须将此混合物接入一个骷髅头骨然后饮下。也有的经文要求将此混合物用管子通过鼻孔吸入。
  
  以上介绍的就是藏传佛教秘密修练术的动机和基本运做方式,并美其名曰:“仪轨”。


[阅读全文]

United 93 93号航班:多少有点与众不同的大片


  〔93号航班〕又叫〔联航93号〕,是去年美国为911事件五周年纪念推出的几部电影之一,这部电影是一部大片,但又明显不同于好莱坞式标准大片模式,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另类的电影。

  对于911,也许每个人都想说点什么,但似乎真要说的时候又说不出什么了。这个话题在美帝看来太过沉重,在外人看来又各个不同,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回避。不过既然那些恩怨背景说不清道不明,那么,就干脆不说,何妨就把一切冷冷的展现给你看,看完了,也就说完了,至于评价,那不是我们碌碌众生所关心的,些许宏大命题,也不是我们能够尽数把握的。

  电影完全可以飞机撞击世贸大厦的那一刻,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就像我们的世界也经常把911事件发生前后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一样。这部电影是最没有悬念的电影,所有人都知道结局,那么如何把一部主流商业电影既要能尽量忠于真实(或者想像),又要避免拍成一部无聊的纪录片,这就是这部电影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当然,事实上,这也是最考验好莱坞创作者们智商的地方。

  的确,当看到最后的时候,我几乎认为这部电影会像所有的故事一样,邪不压正,英勇的美帝个人主义再次战胜了东方恐怖分子。但结果,当飞机撞向大地的时候,如果是一部娱乐片,我会说编剧很有勇气,可偏偏又不完全是,这时一股压抑而沉重的情绪开始慢慢涌上心头。把美好的东西撕裂给你看,这种悲剧的力量很能打动人,但911,被融入了太多的政治因素,又的确难以勾起我太多的情感共鸣,这种矛盾让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始终显得有点心不在焉。

相关链接:
fahrenheit 9/11华氏911:纪录片的黑色幽默
http://my1996.blogspot.com/2007/02/fahrenheit-911911.html
911
http://my1996.blogspot.com/2006/09/911.html

[阅读全文]

God.of.War.2战神2:可以重复的快感


  〔God.of.War.2战神2〕放出,我得以再次投入一次纯粹刺激的游戏快感!不可否认,〔战神〕带给我的游戏感觉是非常爽快而刺激的,这也让这部作品无论在美洲还是亚洲都得到了几乎相同的交口称赞。当本作推出的时候,也是几乎没有任何悬念就会取得商业上的成功。

  记得上个世纪末期,国内游戏媒体关于ACT动作游戏类型衰落的论调一时甚嚣尘上。2D的游戏方式已经很难有所突破,3D的游戏方式尚未成熟,加之崛起的3D RPG(以FF7为代表)似乎代表了整个游戏产业进步的方向,ACT游戏变成了core user顾影自怜的游戏没落贵族。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时最为出名的媒体每年一度的典藏本游戏专辑几乎下了一个非常惊异的论断,ACT游戏已死,而且势必被其它游戏方式所代替。

  但事实并非如此,随着硬件的不断成熟,3D ACT游戏并没有消逝(甚至也没有成为FTG一样变成核心玩家的专属),相反,却日益进步发展壮大,赢得了越来越多游戏玩家的追捧,甚至垄断了游戏产业的半壁江山。这其中的佼佼者就是上次我提到的〔波斯王子〕系列,ACT游戏在次世代得到了一次完美的复兴。这种复兴无疑和硬件机能的提升有莫大的联系,但同时,也是无数ACT游戏爱好者的努力结果。在这种趋势下,诞生了这个融合了刺激爽快和挑战性于一身的优秀ACT游戏代表作——〔战神〕。

  〔God.of.War.2战神2〕基本上是重复上一作的成功模式,同时也借鉴了〔波斯王子〕系列的经典要素。

   1、采用了庞大的场景设计,配合大气磅礴的音乐,给玩家一个波澜壮阔的场景体验。ACT游戏的局限就在于既要满足动作的丰富性又要不断提高场景的多样性,现在有点没落的〔三国无双〕系列就是在表现战场的壮阔方面有独到之处得到成功的,〔波斯王子:时之砂〕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也是最后对古巴比伦王城的表现,应该说〔God.of.War.2战神2〕对场景的壮阔表现是非常用心的,无论是契合古老神话的浓墨重彩还是天马行空般的丰富想像,都满足了玩家的视觉体验,不过相对而言,〔战神1〕中甫一出场变与海妖许得拉的惊艳战斗始终没能在本作中有对应,突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2、古老传说的背景设定。〔波斯王子〕的中东古老背景。〔战神〕的希腊神话故事,都比未来的星际战争来得省事得多,同时,也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文化体验,这也是让我最为称道的地方。虽然未来故事更容易给游戏设定者更为广阔的想像空间,但其实,一但游戏规则确定,剩下的精彩依然只能从现实中寻找,这一点,〔光环〕系列应该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对照。把故事说好了,加上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古代背景,其实是满偷懒的主意,但并非不能出彩。一想起挥舞双鞭的英雄,对抗的是5000年来在奥林帕斯山上统治众生的神灵,这种宿命的对决,能不让人激动?不过,〔God.of.War.2战神2〕在这一点上走得更远,逆天的悖神宿命,也是反英雄浪潮下最让人激动的英雄赞歌。

  3、关卡设计还是很关键的。〔God.of.War.2战神2〕其实只是增加了一些游戏方式和动作方式而已,同时加入了空战场景,这和〔波斯王子3〕里加入的马车战其实是一致的。关卡设计是最考验游戏设计者功力的地方,既要推陈出新,又要有商业卖点,谈何容易?这一点上,游戏玩家是永远无法满足的,而局限于上一作的成功,游戏设计者戴着镣铐跳舞的难度,想来也是不好受的,不过真正用心的,还是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同的。这一点欧美游戏设计者做得比较低调,宁愿牺牲许多创意,也要保证整个游戏品质与上一作持平,而以游戏开发者为主导的日本游戏设计者就走得比较远了,这也是日本的成功游戏系列经常会出现续作差别较大,玩家反映不一,最后在新作时又以号称回归原点为卖点的游戏很多。〔God.of.War.2战神2〕这一点把握的比较好,不会让上一作的玩家过于陌生,也不会让新玩家过于难以上手。

  不过,整体而言,我对〔God.of.War.2战神2〕还是颇有微辞的,原因就是,没有突破。上一作给我带来的惊艳感觉,在这一作里并没有继续,当然,出于市场考虑,这也不能全怪游戏商。而且,这部作品给我带来的,还是乐趣多于重复。

  〔God.of.War.2战神2〕仍然是这个春天很值得一玩的游戏。

=================
  BLOGSPOT再次大姨妈,不知道是GFW的原因还是GOOGLE公关的原因。但现在更新依然能够继续,订阅的用户可以继续阅读,访问的用户估计又得CHUCK一段时间了。无论如何,我的更新依然会继续,毕竟,这不是一个依靠流量的商业博客。

[阅读全文]

Call For Love爱情呼叫转移:美女如云和市场营销


  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大陆也开始对主流商业市场下手了,足够的噱头,10个美女,还诠释的是不同类型,个个漂亮,个个精彩,一个离婚的男人,对所有一切感到厌倦的男人,他会选择哪个?这是标准的好莱坞电影模式,这也是标准的市场化电影模式,那么,我们从这部电影里,看到了什么?

  首先我想到的就是布莱登.费雪的〔神鬼愿望〕,这部片子里的男主角也是一样,失婚以后,通过一部神奇的手机,就可以拨通各种不同类型美女的艳遇电话,而且无一不中,10种啊,各位宅们,换一种你们这帮修电脑的家伙就该跳起来了吧?有这部手机的人就该到S1发炫耀帖了吧?当然,编剧的想法也昭然若揭,绝对是不可能让这个笨家伙坐享其成的,必然会有诸多误会,掺杂种种离奇,让银幕前的各位既满足了偷窥各种类型美女的愿望,又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情理想主义教育,这就是这种类型片的框架所在,也是局限所在。

  可是,谁在乎呢?

  美女够靓,噱头够足,故事够搞笑,场景够刺激,这才是观众最需要的。可惜,这部片子最多,也就是个DV水准。编剧的智商就在于此,故事的大纲和创意点子,基本上是一定的,也没什么改变,关键是你能把什么样的桥段和上得上不得台面的段子拼接到一起,让人既满足了成就感又不伤颜面,这就叫工夫。

  但我一直觉得,这帮编剧们,也就是把自己生活上的那些鸡零狗碎的经验揉到一起,就打算糊弄人了,也就是这帮圈子里的混混,通过各种五花八门的手段,搞到投资,就敢整电影了,所以,大陆,只有电影圈子,没有电影产业。我承认,那个喝点酒蹦了会迪就高喊“老公”的小姑娘,那个把欺骗和反欺骗玩得炉火纯青的老女人,都能给我很多有趣的映照和体验,但是这部片子松散的结构,无厘头的桥段,没滋没味的故事,还是离主流商业电影有些差距。

  半夜三更的,洪爷给我一个电话:“〔爱情呼叫转移〕,10个美女哟,个个我都很喜欢哟~”这么一推荐,看了才知道,这部电影也就剩洪爷精辟的归纳总结了,从市场营销上说,它能激发最广大消费群体的注意力,但却很难得到一个好的评价。不过,要是各位在周末无聊的时候,陪MM看电影找不到片子的片子的时候,想看A片又觉得不好意思的时候,我还是比较赞成你看一下这部国产的爱情类型片的。

[阅读全文]

16 Blocks16条街区:当孤胆英雄老去


  看这部片子没有其它原因,只有一个人, 布鲁斯·威利斯(Bruce Willis)。他是好莱坞老牌硬汉形象代表,二十年来始终如一的孤胆英雄,只有他,才能提起我对这部有着奇怪名字电影的兴趣。

  这部电影还是走的传统好莱坞火爆电影的老路子,应该算是本格派。布鲁斯·威利斯演一个行将退休的老警察,押送一个污点证人,穿越16个街区上法庭的故事。这个穿越的过程,当然就是整个片子的重头戏了,既然是污点证人,面对的肯定有反派,可这次的反派,是NYPD,是纽约的警察,就像布鲁斯·威利斯在片中说的,“你现在就是和整个纽约最黑暗的一面开始作对了”。其间的过程,高手过招,自然惊心动魄,精彩纷呈。当然,最出彩的,自然也是我最关注的布鲁斯了。

  布鲁斯·威利斯很聪明,随着年纪的增大,他势必无法和小帅哥们抢银幕,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们不是觉得我老了么,我就演老头子得了。于是我们没有看到一个穿着汗衫露着肌肉满大街跑的孤胆英雄,而是一个穿着西服打着领带,皮带上面挤出肚腩的老布鲁斯形象,应该说,这个形象比他在〔火线对峙〕里要好得多。其实一直以为布鲁斯的演出强项就在于,他最善于表现一只病猫是如何变成老虎的,所以通常他在镜头前都是一副灰头土脸、恹恹无神的样子,不过肯定最后是属于拌猪吃老虎的那种人。这部片子也不例外,每次出手,在蒙太奇手法的烘托下,都非常干净利落,好看得紧。作为一部娱乐片,你还能要求他什么呢?所以布鲁斯从来只在自己的角色范围之内活跃,绝不越线半步,坏了说是不思进取,好了说是自知之明,但他带给我们的银幕形象,却很少让人有太过失望的感觉。

  当孤胆英雄老去,该帅的依然会帅得一塌糊涂。所以这部电影很值得推荐,毕竟好莱坞已经不是经常出现大肚子神探的年代了。

[阅读全文]

大家来找X系列:YOSHI



  没有找到合适的原图,不过相信你们都知道我在说什么。

[阅读全文]

21 Grams21克:灵魂的重量


  每个人的生命就像一条条的线,或曲或直,通向终点。这些线有时也会相互交合,相互缠绕,构成一个又一个充满未知与神秘的交集,我们的生命,也就为之改变。

  他是一个病人,严重的心脏病令他时日无多。在期待能有一个鲜活的心脏以便器官移植手术的过程中,他已经觉得,等死其实就是死。他的妻子,因为之前的分居而选择了一次人工流产的妻子,这时又回到他身边,照料他,关心他,甚至想为他和她留下一个孩子。

  她是一个病人,年少轻狂的时候染上过毒瘾。上天给了她一个体贴的丈夫和两个可爱的女儿,让她治愈毒瘾,她开始拥有自己简单的幸福,甚至开始在交流会上把自己的故事作为范本鼓励别人,坚强的挺过来,勇敢的走下去。

  他也是一个病人,在社会的最底层见识过最肮脏的灵魂,不过对上帝的信仰让他感到得到了救赎。他告诉愤世嫉俗的孩子,上帝连你帽子下面的头发丝动一动都知道,你凭什么不信他?他用彩票中了一部小皮卡,他觉得这是源自他的虔诚。于是他越发虔诚了,虔诚得以至于他的妻子都开始埋怨他,有点失去了男人的野性。

  他们的病,或者痊愈,或者不治,却因为那辆上帝赐予的皮卡,发生了始料未及的变异。

  虔诚的他愉快的开着皮卡,却失手撞死了她晚餐归来的丈夫和女儿。他的礼物变成了最可怖的祸害,他将再次面临牢狱之灾,而他的信仰,轰然崩塌,转瞬间最卑微的虔诚,就成了最无稽的荒谬。她的幸福被陡然中断,生活就像突然破碎的瓷器,再也难以还原,悉心呵护的未来,刹那间荡然无存。这突然降临的灾难,顿时让所有色彩都变得诡异,让所有哲学都显得荒诞。

  而原以为在等死的他,因此有了一颗鲜活的心脏,通过移植手术他又可以慢慢品味充满尼古丁味道的生命滋味。但他拒绝了妻子,疾病的苦痛固然不是分居的理由,但同样,也不会是牵手的机会。他开始探寻赋予他继续生存的恩典来自何方,他找到了真相,他找到了她。她,抚摸着他的胸膛,里面依然跳动着她过去幸福生活的心脏,是不是和他上床,就能回到以往那梦一样美丽的地方?不,等等,回不去了。回不去了。为什么?是因为那辆上帝赐予的皮卡?还是那个开皮卡的混蛋?于是,他开始陪着她去寻找那个该死的混蛋。混蛋?是的,混蛋就是一枚混混沌沌没有方向没有力量的鸡蛋,哪怕他从监狱出来,他也无法再走进以往充满感恩的教堂,他只能用最苦最累的重体力劳动来消耗自己的精力,用最烈最辣的酒来折磨自己的残躯,让自己没有机会想起那痛苦的记忆。

  当他再次找到他的时候,他拔出了枪,换作是你,你会怎样?

  没有车祸,你哪儿来的心脏!没有心脏,你哪儿来的希望!你以为你站在正义的高处,就拥有拯救灵魂的力量?杀了他,你谁也拯救不了,该悲伤的依然悲伤,该绝望的更加绝望。

  因为车祸,我失去了信仰!因为车祸,我找不到方向!我就是带来所有悲剧的源头,既然我自己都无法容忍自己,我又何求他人的原谅?既然生命已经看不见阳光,那干脆,就让我死亡。

  饱受矛盾与苦痛的生命开始挣扎和搏斗,枪声一响,就是谢幕的时候,只是已经调转的枪口,血泊中低下的头,是那个刚刚做过手术获得重生的人。

  他驱车飞奔,想尽快去医院,看能不能救起这个致命的枪伤,他是杀人者,他是救人者。她对警察说,这是一个事故,但她仍然残留着毒品的血将不能输进那颗正在消逝的心脏,她是无辜的,她是无力的。这时候,医生告诉她,——她怀孕了。原来,本已绝望的荒野依然会有希望,最沉重的苦难也会有新生的彼岸。生命的线条在你我的往来穿梭、纠葛反复中,渐渐变成形成了一张网,身处其间,没有依靠的心灵难免惶恐,但是,承受苦难的张力却能使它异常坚韧,那时候,让我们能够备受煎熬而又始终不离不弃的,就是灵魂的重量。
  我们活过多少次?
  我们死了多少次?
  他们说我们在死去的那一刻
  体重都会减轻21克
  所有的人
  21克能有多重?
  又失去多少?
  我们什么时候会失去21克?
  随这21克消失的又有多少?
  又得到多少?
  21克
  五个镍币的重量
  一只蜂鸟
  一块巧克力
  21克有多重?

  这部电影结构实在精奇,大量的蒙太奇和时空倒错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迷宫,看了15分钟之后我发现完全没有看懂,但看完之后才发现这是一个何等出色的故事。可惜洪爷难品其妙,差点就让我错过了一部经典。片子里的女演员娜奥米·沃茨是一个我很欣赏的人,稍后我还会提到她,下次再和大家聊聊这个女演员的故事吧。

[阅读全文]

final fantasy tactics最终幻想战略版~狮子战争:十年一剑

那些在生命中走过的人
那些在岁月中穿行的事
情与仇的交融
善与恶的对峙
没有终结
只有开始

  SQUARE ENIX自从公布了最新的复刻加强版〔最终幻想战略版:狮子战争〕之后,就一直成为战棋类游戏玩家瞩目的作品。加上近期PS版的〔最终幻想战略版〕的汉化完成,这个作品的影响再次开始在玩家中间形成话题。

  这是一部阔别了十年的传奇,也是第一批让我领略到次世代天空游戏魅力的作品之一,对个人意义非凡。虽然自己当初玩得很菜,应该说这个华丽的系统基本上连门都没有入,但却丝毫不影响我对这款游戏的好感,我想,这就是一个伪非的表现吧。

  这里放上两张宣传画,点击可以看大图。无论是气氛还是构图都堪称完美,很好的表达了FFT系列一直以来所秉承的里之历史观,厚重而不失大气。我和很多人一起,共同期待这款十年来的游戏再一次给我们带来感动。


[阅读全文]

One Last Dance茶舞:这个和“门徒”无关

  这部电影开始并没有很注意,作为一部小成本的CULT影片,一般是很难引起我的注意的。也是因为片名〔茶舞〕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血门徒〕,正好和号称“五年来最好的港片”〔门徒〕类似,所以不注意就DOWN下来看了。一看,才发现,和“门徒”无关。现在已经看完了〔门徒〕,更觉得这两部电影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了。不过,作为一部CULT片,还是很有看头的。
  导演是个老外,侵淫香港电影圈多年,也是靠多年的积累,呕心沥血(哈),搞出了这一部处女作,因为投资的原因,在新加坡拍的,不过不看背景介绍,还真没看出来。
  电影的主题是复仇,但既然是CULT片,就和其它的复仇电影不同,CULT片讲究的就是导演和观众之间斗智斗力,你想把故事看全乎了然后就骂SB,那我偏不让你看全乎,非要半遮半掩、东躲西藏、提心吊胆、声东击西、故弄玄虚,搞怪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你看得支离破碎晕晕乎乎的时候,就可着劲儿叫好吧。有时候看这种片子就像在玩游戏,你得注意各种模模糊糊的细节和暗示,甚至有些荒诞色彩的隐喻,然后就会得到一种心照不宣相视一笑的乐趣。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因为既然是CULT,自然就有CULT的范儿,好好的镜头非得晃来晃去,人物多少都得有些神神叨叨,没准还有些无关痛痒逻辑混乱的情节来故意放慢节奏,这种方式是对好莱坞精耕细作模式化影片的一种反动,但有时做得不好就会显得无聊。
  吴镇宇依然是一个出色的内涵演员,和他去年在大陆搞的不伦不类的〔血战到底〕不同,这部片子的表演可圈可点。加上片子里视觉冲击力十足的暴力表现,把他烘托得非常到位。其实我宁愿看他重复以前的套路酷酷地在暗巷里开枪,也不愿看他演个阳痿的家伙在梦里拼命裸奔。

[阅读全文]

第二次与春天同行


  谁能告诉我,是不是走进了这个巷子,就走进了历史?还是,只不过走进了另外一个商业迷思?

  别问我为什么是第二次,BANPRESTO从来不解释为什么第二次超级萝卜头大战和第二次超级萝卜头大战a的原因,我也不知道为什么ARDJ过后是W……

[阅读全文]

God.of.War.2战神2:开始放出!!downloading~


接到jacqueline的通知,放出44分钟前的美版〔战神2God.of.War.2〕PS2版的下载。
  这款游戏我就不多说了,前段时间的试玩版也在水准之上,相信正式版会很爽的。

  ==更==新==分==割==线==
  居然要6.9G,只有找D9的盘了,不知道刻出来读不读得了。天晓得怎么这么大容量啊,装了些什么进去?应该又是高画质的CG MOVIE吧。

[阅读全文]

The Constant Gardener不朽的园丁:爱的名义,正义的光

  贾斯汀是西方世界派到非洲的一个普通外交官,他面容羞涩,谦和文雅,喜爱园艺,带着新婚初孕的妻子,来到非洲这块广袤的土地。但是,突然一天,妻子失踪、红杏出墙、惨遭凶杀,这三个骇人的因素同时出现他的面前,他手持小花铲的手都开始无措的找不到地方放,他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贾斯汀开始决定追查妻子的死因,开始把这个新闻媒体上颇有轰动效应的社会新闻,变成他继续坚持下去的意义所在。

  故事开始回忆,贾斯汀是一个遵循着“外交的规则是保持沉默”的普通外交官,结识了观点颇为激进的独立记者泰莎,两个善良的人就此相爱。当他们来到非洲,妻子却因为执意为非洲人的生活而努力,而贾斯汀也开始和她有了争执,一次驾车返回途中,路边搀扶的黑人令人怜悯,泰莎要求载她们一程,贾斯汀说这样的人太多我们哪儿帮得过来,泰莎大声说道:But we can help this one! Just here!他们就这样开始了争吵。后来甚至伴随着丈夫对妻子忠贞的怀疑,而妻子在独立调查中越走越远,两个人似乎进入了婚姻的死胡同。

  但就在这时,噩耗传来。

  贾斯汀开始追寻妻子的足迹,探寻挚爱死亡的真相。渐次,一个强大经济政治势力的集团出现在贾斯汀面前:妻子的惨死原来是因为揭开了跨国医药公司在非洲进行非法药物试验的真相。但同时,在追随妻子足迹的过程中,贾斯汀也开始逐渐经历了一次妻子的心路历程。在一次面对强盗烧杀抢掠时,贾斯汀带着一个黑人小女孩跳上联合国粮食组织的直升机,机长说:我不能带这个小女孩走,这样的人太多了,我们不可能帮助他们每一个。而贾斯汀的回答是But we can help this one! Just here!只有五六岁的小女孩听到他们的对话,自己跳下飞机跑开,飞机起飞,只看见一个弱小的身影在尘土间奔跑。前后呼应之下,这一幕震撼得令人心碎。

  贾斯汀就这样怀着对妻子的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同时,也完成爱情的一个命题,“你最终会变成你爱的那个人”。片尾,枪声响起,那祥和安宁的眼神在妻子的笑容中得到延伸,生命划上一个句号,白鹭四散,丛鸥惊起,以爱的名义,人性的光照耀着不朽。

  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男主角拉尔夫.费因斯Ralph Fiennes也是一个出色的演员,当你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如果之前没有留意的话,你绝对不会想到他就是〔辛德勒名单〕里那个冷血的纳粹,而在本片中,那忧郁而安详的外交官也的确迷人。他在国内有许多粉丝,在天涯上好像还有个专帖记录他的银幕影像。同样是饰演纳粹,在〔帝国末日〕里的表现就和〔辛德勒名单〕完全不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来看看。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本片的导演,在之前提到的小女孩奔跑的一场戏,令人印象深刻,而他对奔跑的表现,在另外一部著名的影片里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相关链接:

[阅读全文]

Confession of Pain伤城:酷酷的港片,酷酷的娱乐


  〔无间道〕的导演刘伟强和麦兆辉这对搭档,在成功进行了一次港片绝地大反攻之后,又顺势制作了这部〔伤城〕。从预告片上感觉到,这部电影应该很有看头,和杜琪峰一样,属于个人色彩异常浓厚的风格片,而无论是梁朝伟还是金城武,都是我很喜欢的演员,所以很是期待这部电影能够带给我们一个怎么样的伤心之城。

  不过光看名字,我一直以为是个言情片来着,结果还是和谋杀有关的剧情片。画面还是一如既往的干净,和我印象中的香港完全不一样,后来才知道这是有意为之,不过这次没有〔无间道〕玩得那么漂亮,显得干净的有点过了。音乐也还是一如既往的空灵,味道嘛,参考〔无间道〕。说来说去,这部电影只是重复了〔无间道〕的许多成功元素,那种酷酷的感觉,加上些黯然神伤,再加上些恩怨情仇,嗯,不错,这锅菜就算熟了。

  比较满意的还是梁朝伟,这个演员很少出演这种阴郁的反面角色,但事实证明他的演出是成功的。他的角色,在谜底揭开以后,相对而言是属于很老套的那种,但就是这样,梁朝伟还是演的很见功力,尤其是最后独白那段,说着说着,就在镜头前流下了眼泪,但却丝毫在脸上看不出悲伤,这就是所谓的用眼神演戏?

  相对而言,金城武的前女友和徐静蕾这两个角色的故事,也许更切合主题。虽然有个深爱自己的男友,却终于出轨,付出一切又隐瞒一切之后,却发现幸福在圣诞夜是等不到的;从一开始就爱着的人,无比信任的人,却是从一开始就决心谋害自己乃至全家的人,信任的只是一个处心积虑的谎言,这两个女人所遭遇的情况还真令人绝望。不过鉴于徐静蕾的表现实在平淡,反倒没有一开始就挂掉连个脸都没露的EX给我的印象深刻。看来她也是个本色演员?

  整部电影,应该在这两年娱乐片的水准之上的,哪怕最后的结局并没有意料之外的高潮迭起或者剧情冲突。还是那股子酷劲,让人觉得好像明白了点什么,其实什么都没明白。

  “酒为什么好喝?那是因为它难喝。”——这是句屁话,观众诸君,不可不查。

[阅读全文]

三寸金莲是什么?


  之前我在给JACQUELINE的回复中提到过关于缠足的话题,现在试着把这个命题作文完成了。

  三寸金莲是天朝历史上最为独特的奇观之一,就是女子缠足的习俗,简单的描述就是这样:
  缠足是用5 尺长2 寸宽的布条,紧紧地缠在女童的足上,把足背及4 指下屈,压至足心,被缠者痛得汗如雨下,甚至鲜血淋漓。亲自动手的往往是母亲,缠一层,还要加一些唾沫以便防滑收紧,不管女儿如何哀哀痛哭,做母亲的毫不怜惜,说是"娇女不娇足"。长大后双足因肌肉挤压,指甲软化,嵌入肌肉,肌骨变形成弓状,腿部不能正常发育,瘦削如棍,脚长以三寸为佳,因此称为"三寸金莲"、"双弓"、"弯弓",所谓"小脚一双,眼泪一缸"。
  这种对人体毫无益处的摧残和戕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文人士大夫阶层最为推崇的女性性感标志。可是为什么会对女性的脚下手呢?明眸皓齿、纤纤玉手都是美的象征,历史上也不乏“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故事,这证明一双小脚并非一开始就处于性感标志的最显著地位,那又是什么原因使残疾了的小脚成为晚近五百年来最为风行的性感呢?据考证
  显然损伤女性的头部和双手是不大合适的——那样会有损美观——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然历史上断臂、割鼻或截耳以明贞节的妇人也颇受到道学家们的推许,但究竟有些惊世骇俗;腰肢或腿部的文章又不好做——其实,腰部还是有文章可做的,比如以前日本女人的宽腰带,西方女人的用钢条支撑的紧身围腰和紧身胸衣;然而中国竟没有这些伟大的发明,这大约是因为腰部究竟容易具有色情意味,便不免使“非礼勿动”的儒学君子们羞于下手;于是这个创造男女之别的使命就只能落到女人的一双脚上了。
  这个关于缠足的原因从头到脚的分析看起来似乎比较完善了,但总感觉有点闭门造车的味道,这种说法不能让我满意。其实,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因为缠足后造成的残疾,会使女性行动的时候所有力度全部加在脚后根上,走路也完全只能用脚后根用力,因为用力不均,长期的缠足金莲会使女性的大腿和臀部肌肉日益发达,这样的结果是在行房的时候强力的紧缩感会令性快感更为强烈,同时发达的腰髋部也有利于生殖繁育。如果真要说肇始的原因,我觉得这种说法更符合性审美的标准意识,也就是说,性审美从来是从实用主义角度出发,进而演变成文化现象的。但是,如果仅仅把缠足的习俗归结于鱼水之欢的欲望满足或者生息繁衍的动物本能,那无疑会错过这个独特侧影所带来的许多奇观。相对于此,男女有别,区分贵贱,取悦男子,约束女性,易守贞操等成因也被人一一驳斥为不尽然,那么,这种性别压迫从何而来?

  通常的说法,缠足之风,始于南北朝,始兴于宋,盛于明清。正如我之前所说,女子的性感标志最早时候其实远未局限于脚部,女性的美也绝不是一双小脚就能涵盖的,这一点从〔诗经〕上赞美女子美貌的辞句就可以看出,与近世的〔采菲录〕里收录品味金莲的篇章差别甚大。那么为什么有宋一朝,此风日盛?宋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事件就是“朱子注经”了,从朱熹开始,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形成文化上的长期自我阉割,这种状态的最终结果,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作稳了奴隶”和“欲作奴隶而不得”的状态,于是开始有了“尊天理、灭人欲”的道学口号,贞节牌坊也作为对妇女婚姻自由的强大禁锢粉墨登场。所以,凡懦弱者最残暴,在君权和专制最为稳固的年代,依附于其上的士大夫必然会把政治的残酷加到比自己更为弱势的群体身上,无论从地位上的从属性还是从生活上的亲密性,女性都无疑是这一行为最佳的对象(当然,对象也就不仅仅只是妇女)。于是,长达近千年的封闭王朝内部,一个标榜着诗书礼乐的文明之邦,在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授受不亲”、“静处深闺”的基础上产生了这个十分古怪而且残忍的风俗,缠足。缠足本身,也逐渐从性欲上的满足繁衍成为文化上的欣赏,进而成为一种文化图腾一样的奇怪存在,以至于明清之际,形成了类似攻略之类的评价三寸金莲的东西:
  用"尖、瘦、弯、小、正、软、香",所谓五字诀、七字诀,把女人的足分为超品、上品、中品、下品、劣品等五等十八式,认为纤、锐、瘦、弯、平(背)、正、圆、直、短、窄、薄、翘,是形之美;轻、匀、整、洁、白、嫩、腴、润、温、软、香、娇、巧、艳、媚、挺、俏、折、稳,为质之美;幽、闲、文、雅、超、秀、韵,为神之美。
  如此繁复而夸张的趣味指南,其实已经离简单的性快感很远了。不过,当我们审查历史的时候,会发现如果仅仅站在一个道德制高点控诉这种简单的变态心理是非常容易的,——事实上,朱熹在福建倒也真下过令强制妇女缠足。但如果仅仅归结于男权社会对妇女的戕害和压迫,然后把男人们又拖出来痛骂一顿,那显然又陷入了另外一个简单粗暴的结论里去。其实,历史上除了女子缠足,还有男子缠足,这个乖僻的审美观所导致的历史奇观已经远不止男权压迫了。

  明朝被推翻,清军入关之后,满人出于自身游牧民族并没有缠足习俗的惯例,开始禁止缠足,顺治和康熙两朝都先后发布过法令(上谕),命令废除缠足,宣扬放足。如果说封建君主言出法随,一断于中,那么中央如此严肃的法令,应该是最具有权威性也最容易废止缠足这个文化怪胎的了,但最后,这事居然落了个不了了之的结果。原来满人入主中原,他们出于少数民族统治庞大帝国的本能,开始从移风易俗上给汉人施以统治的威压,其中最为著名的无疑是男子的剃发,后世也是对清朝大辫子印象最为深刻的。当时,汉族不论是士大夫还是老百姓,都是本能地反对的,毕竟儒家说的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等闲可不能乱来。但既是统治,哪由你愿,“留发不留头”,不剃头的就只有砍头,当时为此丢了性命的不在少数。最后,士大夫们的从缠足上发现了遗漏,既然女性从来是处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从属地位,显得低调且不为人注意,于是缠足被作为抵制异族统治的标志给广大家庭保留了下来,即所谓“下留上不留,女留男不留”,女子缠足成为了担负起民族文化存续的关键。——中国的男人们普遍文化阳痿从那个时候就可以看出来了,自身难以承担的责任总是要找些个理由让别人来垫背,自己没了鸡巴,还总要装屌样。——按说满人对这种反抗应该很反感才是,但其实统治者只需要顺服就可以了,口服心不服那才是最地道的服,既已剃发,放不放足又有什么所谓呢,裹脚布又没有缠到满清皇帝自己身上。倒是其后他们自己开始虚心学习起汉人的制度文化,反而令很多满族女子也开始效法缠足,三寸金莲的审美趣味就再一次统一全国了,这一统一,就是500年。

  终于等到了清末,慈禧新政开始顺应文明大势,打出放足的口号,辛亥革命也是不遗余力的以解放人民解放妇女为己任的,放足成为了大势所趋,可结果呢?
  以云南为例,当局早在1913年就已颁布《云南通省妇女缠足惩罚令》规定15岁以下的妇女不准缠足,已缠的要立即放足,收效不大;1916年又把放足改为10岁以下,并有6 个月的劝导期,进展仍然缓慢;直到30年代初昆明县汉族妇女缠足仍占80%。
  下面这张图是民国10年6月的缠足罚款单,而通常,惩罚的对象应该是很能给老百姓方便的行为才是,比如随地吐痰和横穿马路。
  而这张图,则是民国18年3月的放足布告。为了解放妇女的小脚,专门成立了领导班子,县长担任班子首脑。(两张图片来自这里,点击图片可以看大图)
  为什么没有了文化上的美化,没有了民族大义的支撑,甚至没有了来自男权的威压,反对残忍和不人道的缠足风俗居然还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呢?历史的吊诡就在于此。已经缠足的妇女,大多年纪偏大,并且已经为缠足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突然间你告诉她现在不兴缠足了,小脚不美了,你受的苦流的泪都白搭了,就像突然告诉红卫兵追随半生甘为生死的其实只是一个无聊无知的独裁偶像,首先从感情上就接受不了,更别说理解了。没有缠足的妇女,大多年纪尚小,还没有发言权,无论是社会还是历史,根本就听不到她们的声音。最后,不缠足运动就只能是男人的不缠足运动。这一点其实也并不偶然,当弱者的权利长期被侵害和剥夺之后,他们完全有可能忘记这些本来就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是个什么玩意儿,猛地甩给他们,要么他们会按照自己的理解胡乱整一通算是咸与维新,要么就漠不关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样的闹剧,搞不好就是一出悲剧。

  说到这里,就该打住了,三寸金莲缠出来的历史文化所呈现的纷繁形状,的确很值得今人一叙,因为性感从来就是文化的侧影、社会的衍生,而绝非简单的性心理反映。上次给JACQUELINE说,古之缠足,绝类今之隆乳。古时候生生把人缠成残疾,今天硅胶盐水统统加塞之后,指不定就是癌症病灶,冒的都是损害健康的危险。说到隆乳,今天讲究的丰胸美乳,按通说也是因为大的乳房有助于哺乳,所以成为性感象征。其实,大波成为统一的性感,也是西风东渐的结果,在传统东方审美里,向来对乳房是不甚关心的,真要说美,推崇的也是“丁香小乳,盈手可握”。只是今天的女子,却不用受到社会传统的强制和宗法礼教的威压了,当然,愿意冒健康风险去隆乳的也同样大有人在,历史的进步与反动也就在女性的一双小脚和一对乳房上呈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阅读全文]

The Departed无间行者:好的改编,坏的改编


  好莱坞在剧本荒的时节借鉴了无数亚洲电影,终于,这部在亚洲获得了票房和名誉双丰收的电影〔无间道〕给了马丁·斯科塞斯在美国同样的双丰收。

  剧情我想就不需要我再唠叨了,关于这两部电影的比较分析万万点的图片对比是非常到位的,建议有兴趣的朋友一定去看看。整个电影最让我意外的应该是莱昂纳多的成熟,从当初的叛逆愣头青,备受万千宠爱的坏孩子,而今逐渐开始砥砺出棱角,他的表演更让人感觉到了他这些年的努力,同时也散发出不可低估的实力,凭这个,我觉得是这部电影最让我满意的地方。

  至于其它的,你知道,这是一部改编电影。心理医生必然会按照美国人的路子和剧中人上床,斯科塞斯这次既然借鉴了双雄并立的模式,就干脆安排她和两个人都上床。波士顿的街头人头攒动,到处飞舞着雾气和垃圾,这才是黑帮(gangsters)聚集的美国街头,而非回归后的一九九七。只是当所有的桥段都完全照搬的时候,越来越发现很难在这部电影里发现惊喜了。就连最为期待的警长坠楼,也居然有2秒中自由落体镜头表现过程,突兀的震撼感觉被化解掉了,在那个狭窄逼仄的波士顿街头。

  可偏偏美国人很买这部电影的账,高达8.4的IMDB观众评分一大捧的奥斯卡小金人,无论是当初作为香港参选影片的〔无间道〕,还是这些年一直创作便秘的张艺谋,都显得多少有些尴尬。在广大伪非影迷中间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麻痹,没有了江湖恩怨,情义对峙,没有了隐忍不发,蓄势夺人,没有了眼波流转,自我怀疑,更没有了轮回超生中最残酷的地狱无间,这JB鸟蛋居然获奖了。哗然,哑然,愤然,默然。没办法,谁叫咱们老爱跟着别人北美地区电影奖屁股后面跑呢,你玩儿不起奥斯卡,奥斯卡就玩儿死你。哈哈哈。

  杰克.尼科尔森这老家伙还真TM帅!——“小时侯别人跟我说,你可以选择当警察或者罪犯,但是当你面对一支上了镗的枪的时候,你是什么又有什么分别?”
 

[阅读全文]

新春看动画(7):怪兽屋Monster House


  好莱坞的动画片已经进步到他们可以用动画来表达任何他们想表达的事情了。

  这次,居然用动画片讲恐怖故事,实在令人有点匪夷所思的感觉。社区里对小朋友很不友好的老头子,这是很多孩子都存在的童年恶梦之一,更为可怕的是,这个老头子死后居然把居住的房子化身为充满怨念的怪物,吞噬所有靠近的生物。可怜的孩子的求救被当成小孩的万圣节谎言,没有大人相信,他们只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对强大恐怖的怪兽屋对抗了。剧情的最后还有个悬念,算得上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而电影的STAFF出现之后的交待,算是小彩蛋,颇有意思。

  这部动画片的惊悚氛围设定的十分到位,数字模拟的人物模型也是写实风格泥塑人偶,基本上看不到其它动画片里的夸张、搞笑和典型的美式无厘头,相反,这部片子如果换成真人出演,对剧本根本就不用改动。仅从这一点来说,这部片子是去年好莱坞动画里最出乎人意料的一部了。不过这部片子的定位就比较奇怪了,既不适合一家人周末同乐,也不像是给TEENER们的万圣节礼物,这只能说明好莱坞对儿童的文化塑造日益成人化了。

  顺便说一句,最后的大房子造型,很有魄力,我很喜欢。

相关链接:
新春看动画(6):快乐的大脚Happy Feet
http://my1996.blogspot.com/2007/03/6happy-feet.html
新春看动画(5):四眼天鸡Chicken Little
http://my1996.blogspot.com/2007/03/5chicken-little.html
过年看动画(4):疯狂农场The Barnyard
http://my1996.blogspot.com/2007/03/4the-barnyard.html
过年看动画(3):汽车总动员Cars
http://my1996.blogspot.com/2007/02/3cars.html
过年看动画(2):机器人历险记Robots
http://my1996.blogspot.com/2007/02/2robots.html
过年看动画:好奇猴乔治Curious George
http://my1996.blogspot.com/2007/02/curious-george.html

[阅读全文]

挑战宪法果然和挑战智商下限是一致的


图片来自这里,与本BLOG内容有关无关,自行判断。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学术委员喻权域表示,他将提出建议人大制定《惩治汉奸言论法》。香港《文汇报》报道称,喻权域表示,当前一些学者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歪曲历史,为八国联军侵华特别是日本侵华翻案,针对这种情况,国家要专项立法,对那些为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列强侵华翻案,特别是为日本侵华战争翻案的论者、乃至媒体负责人要以法律手段惩办。
  我们的《宪法》第三十五条是这样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我们知道,万恶的美帝,他们害怕人民,极端控制人民,他们甚至罗列了十八种限制言论马赛克自由的情况不予保障。而我们,是和谐的。
  在这个问题上,我完全赞成王小峰的看法,为构建河蟹社会,我们
还应该提出更多议案,比如《惩治传播小道消息法》《惩治恶搞法》《惩治利用短信批评领导干部法》……这样,我们就和谐多了。
  谓予不信,日后分晓。

[阅读全文]

天下残局:边角余料,自成一言


  谭伯牛写晚清史,是从天涯煮酒看他的〔战天京〕系列开始有印象的,这部〔天下残局〕是新近的一本书,虽然也是帖子合辑,但看到之后就买下来了。

  曾经有人评论伯牛写的晚清史,写得痛快看得过瘾,这是至论,往远了写,史料有限很多东西晦暗不明只能凭空猜测,往近了写,史料虽然足了但有很多东西不好说不能说不敢说,只有晚清这一块,能真正写进那些历史人物的肚子里,写进骨肉里,这才漂亮。这也是伯牛〔战天京〕里面最出彩的地方,把那些个中兴名臣的蜿蜒曲折写个透彻,从灵魂深处闹革命,总是最让我等伪非看得最酣畅的地方。

  这部〔天下残局〕的大部分篇目却要短小许多,感觉应该是伯牛写〔战天京〕时候,遍览史籍之后的边角余料,略有所得,拿出来说道说道。虽是边角余料,却贵在有料,而非泛泛,即便加的许多网络语言,也是点到即止,分寸拿捏得非常得体,没有犯因辞害义的毛病。

  书的后半部分则收录了伯牛的一些史论,这些文字篇幅充实,结构紧凑,也是真见读史功力的地方,可以说伯牛的文章比诸今日高校历史专业研究生论文,不遑多让,更有过之。当然,也不是全然没有值得商榷之处,比如在〔废除科举的教训〕一文的最后,伯牛写到:
即今而言,高考实在具有科举制度的真精神,正是一种国家制度保障下的经常有序的社会流动渠道;九年义务制教育,则可对应科举体制下毋须繁费的普及教育;与高中并行的职高、中专,一则分流高校压力,一则为社会提供中等人才,适如科举体系中的生员、贡生,参与公共事务,得以维系基层社会的稳定。前後两种体制,俱能兼顾国民教育与精英教育,所学虽异,其用则一。但是,自高校扩招或曰教育产业化以来,学子皆骛大学之虚名,高校渐成敛财之工具,职业教育幾废,教无所施,学非所用,其弊浸然有八股为害科举之势。时论或欲以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为挽救之策,乃不知“为国抡才”之权一旦下移,标准不一,去取随意,社会流动之渠道反而因此滞塞,呜呼,其不至乎推倒重来如百年前故事者幾希!
  应该说,伯牛对科举制度在专制国家中所起的人才流动促进社会结构趋于稳定的论断还是很有见地的,但贸然把高考制度作为参照并加以阻塞社会的评论则难免有些圆凿方枘,缘木求鱼。高考制度在现在“教育改革”旗号下,其弊端的体现诚如论中所及,但却并非伯牛说得那个样子。因为高考制度在教改之前,配合的是大学生毕业后的国家计划分配制度,大学生一旦进入高校,便是“由穿草鞋变成了穿皮鞋”的,就业由国家统筹分配,在个人而言只有好坏之分,而无存灭之别。但在教改之后,计划分配制度取消,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行自谋职业,双向选择,高考乃至大学教育“为国抡才”的作用逐渐弱化。而如果仅就专制制度下的政治构架而言,国家公务员考试似乎正在日渐取代过去科举(高考)制度的效用,所以出现千万人竞争一个公务员职位的现象,除了如今社会转型期的不稳定因素导致的现实选择外,其实也有专制制度的历史诱因在里面。进言之,教改固有缺陷,但伯牛的子弹却没有打在靶子上。

  这本书,吾父评曰:“短小精干,言之有物。”

[阅读全文]

新春看动画(6):快乐的大脚Happy Feet


  这是一部与众不同的好莱坞动画片。

  和那些极尽夸张之能事的卡通作品不同,这部作品对帝企鹅的描绘是非常具有真实感的,主创人员用了最大可能,既保留了帝企鹅形象的真实感觉,同时又表现了这个拟人化企鹅世界的故事性,这一点也暗示了全片的主旨,请容后表。片子里有许多描绘南极风光的壮阔场景,配合大气磅礴的音乐,赏心悦目的感觉实在难以言表。但这部片子真正出色的,却是它的剧情。

  小企鹅马伯出生在一个以歌唱为主要文化的帝企鹅群落里,可是他却天生不会唱歌,倍受歧视。可是上天又给了他一副舞蹈的双脚,让他能够通过节奏表达自己的喜乐。这样的异端生活在一个封闭自足的群落里自然饱受冷遇。——故事到这里,似乎我们可以看出套路的走向,马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群落的认同,并得到心上人的垂青,故事基本上就可以结束了。但是请等一下,如果仅仅是这样这部电影就绝对不会得到我与众不同的评价的。

  接下来的故事,出人意料的在这个冰雪覆盖的地域和故事里出现了人类的踪影,一切既定的思路和故事被打破了,所有安排好的情节也被阻隔了。马伯发现群落的食物来源鱼群开始减少,而他本能的感到这和传说中的异形(ALIEN)有关系,然后他集结起所有的伙伴,开始追求和异形(人类)平等对话的机会,希望能够解决食物的危机。最终马伯追上了一艘捕鱼船,但没有人会理会一只追逐捕捞对象的企鹅的,我得说在动用了许多电影技巧的烘托下,小企鹅马伯真的很像一个向死而生的英雄。最后马伯被人类所俘获,被带往了水族馆,接受人们的参观。关于这一幕,桃花石上书生批评道:
  一个弱者要得到更多,不是反抗强者,就是向强者献媚,前者是我们受到的教育推崇的,后者则一向为人不齿,所以片中就生硬地调和了强者和弱者的关系,造出与虎谋食的逻辑。
  其实在我看来,大脚想啄破捕鱼网被捉住,在动物园里面跳舞被围观,是很悲惨的一幕。
  他明白自己跳舞受到人类的注意,带领帝企鹅一起跳舞向人类乞食,就更悲惨了。
  其实我们都知道,帝企鹅不需要人类,它们只需要我们别去打扰。
  我只能说这个批评实在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味道。因为,这一幕让我想到了天朝的近代化。我们同样是一个自给自足的民族,在自身的历史文化制度范畴内繁衍生息,但是近代资本主义却由着发展的内在动因,强行将我们纳入了它的全球化体系。我们也知道抗争,但是抗争必须要考虑争的意义,仅仅清谈反抗是容易的,但其结果却是足以是毁灭性的,比如义和团。当然,选择妥协肯定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甚至就像批评里说的是“悲惨的”,这也是无数先知先觉的前辈们在忧愤中最为切身体会也最为刻骨铭心的一点,甚至因为这种精神上的痛苦,许多人选择了YY,直到今天号称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这种江湖术士般的山水轮流转的言论不是还很有市场么?既然被拖入了一个弱者的境地,就只能如履薄冰、与虎谋皮般的和强者谈论游戏规则了。在这一点上,小企鹅马伯是幸运的,因为他群落里最感人肺腑的歌唱其实在人类不过是动物的鸣叫,而他的踢踏舞在人类看来却无疑是个奇迹,所以他唤起了人类的关注,进而唤起了有良知的强者们对整个帝企鹅群落的关注,最终,赢得了生存的权利。但是这种嬴,却是一种包含着弱者屈辱和强者怜悯的嬴,哪怕是最后的舞蹈,在我看来也是注满了辛酸的。

  我想,有这种不愉快感觉的人很多,甚至上面的批评也难免不是从这种不愉快中引申阐发出来的。但这部电影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并没有给我们一个乌托邦式充满快感的以弱胜强的结局。稍加注意就会发现,片子终末那些表现人类争论交切不断的镜头里,最大的一个声音是:“人类根本不需要帝企鹅!”这些声音的存在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地方,强者并非处于强势的地位就意味着丧失反思的良知。——而这,才是这部影片的力道所在。

相关链接:
新春看动画(5):四眼天鸡Chicken Little
http://my1996.blogspot.com/2007/03/5chicken-little.html
过年看动画(4):疯狂农场The Barnyard
http://my1996.blogspot.com/2007/03/4the-barnyard.html
过年看动画(3):汽车总动员Cars
http://my1996.blogspot.com/2007/02/3cars.html
过年看动画(2):机器人历险记Robots
http://my1996.blogspot.com/2007/02/2robots.html
过年看动画:好奇猴乔治Curious George
http://my1996.blogspot.com/2007/02/curious-george.html

[阅读全文]

震动的感觉


  在PS3发售之前我曾经对手柄取消震动功能表示了最大的失望,这也是我对PS3兴趣阙如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近日传来消息,说
sony已经和拥有震动专利的Immersion公司庭外和解,将支付Immersion公司共计1.5亿美元,其中侵权费9720万美元,专利费5310万美元(其中2250万美元为未来3年的专利使用费)。
  这意味着PS3很有可能在之前的六轴手柄基础上加上震动功能,不过之前SONY也表示过ps3手柄里面加载了全新的“6轴检出系统”,和振动功能有冲突,还有震动属于上世代,移动感应才是新世代这样类似的言论,现实证明这又是SONY的商业大话之一了。

  震动功能的优越性,长期玩PC游戏和模拟器的玩家是体会不到的,对游戏的代入感也是无法用其它方式替代的,正如我之前提到的一样,它足以影响我对一款主机的评价。事实上SONY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只是迫于去年强大的市场压力,急于推出新主机,才不得已取消这个功能,而现在,哪怕诉讼和解需赔偿100亿日币(约7亿人民币)的代价,也要把震动功能加上,这才证明了我的判断并非只是个人的感受,而是很多玩家共同的呼声。

  接下来的竞争,在我而言,就是谁先出硬盘破解了。(这句话与本BLOG无关,请支持正版软件,坚决打击盗版。)

相关链接:
写在PS3发售之前
http://my1996.blogspot.com/2006/10/ps3.html

[阅读全文]

灰暗的负面情绪就是这个样子


公司里除了自己,都是BOSS的耳目!
论坛里除了自己,都是斑竹的马甲!
网游里除了自己,都是挂机的玩家!
公车里除了自己,都是隐藏的扒手!
世界上除了自己,都是上帝的BOT........

哪天他老人家玩厌了~可能会删档重练.....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BLOG立场,请自行甄别。
  还真TMD痛快!
  谁说负面情绪就没有力量了?

[阅读全文]

Twelve战国封神传:久违的日式战棋游戏


  过年的时候在PSP上玩了这款游戏的汉化版。

  游戏类型按照现在杂志上的说法叫做S.RPG,就是皆有SLG的运筹战略又有RPG的起伏剧情,一般也叫做战棋类游戏。这类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像下棋一样,敌我双方按照一定顺序,在回合转换范围内进行攻防,伴随着游戏限定的规则,可以使用远距离攻击或者范围攻击之类的。这款游戏属于比较传统的战棋游戏,而且是比较简单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除了普通攻击(4方向单格)和魔法攻击(远距离大范围)之外,游戏提供了“应援”,每两个回合就可以使用,其效果更有利于我方,而敌人是没有这个权利的,所以降低了游戏难度。而被打败后不会从此不能使用,退却之后保留经验值等设定更是为提升我方实力留足了空间。但同时,这又是一款典型的日式游戏,为core user提供了更多的游戏选择。比如满足一定条件之后出现的10个“挑战状”特殊关卡,难度就高于剧情关卡很多。还有二周目保留武器、仙玉的设定,也为重复游戏提供了条件。

  S.RPG进行到后期,强大的魔法师的高威力大范围攻击成为制胜的关键,本作也不例外,后期的神术师正姬几乎不用刻意培养,就可以轻松升到60级以上,加上能有追加一次行动的应援指令,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角色,风头超过了两位主角。

  游戏画面中规中矩,采用了一定地形高低的设定,但没有高低差攻击的差别。也保留了许多经典的S.RPG的设定,如动作结束后选择面对方向、3D棋盘式可旋转地图、大地图选择关卡等。全程语音是卖点之一,强大的声优阵容即使现在看来也是很可观的,不过玩游戏的时候多是嘈杂环境,语音大多被我略掉了。

  我玩的是国内玩家的汉化版。汉化质量不错,就是对白文采一般,不过这种游戏的内容大多比较浅显,也无所谓了,重要的是能够在母语环境下游戏,这才是保证游戏乐趣的重要一点。这样在体会借用了日本战国的游戏背景时,也会对细微更改后的对应关系有更直观的感受,比如女主角葵,就是对应的德川家,而其它人物也有历史人物的一一对应,就连历史背景也是,“东西合战”就是源平合战,最后的BOSS战应该就是关原和大阪夏之阵的再现,好玩的是游戏里有个女弓箭手,九郎,对应的应该是源义经吧,连弁庆都是以机关兵的形象登场,这种天马行空般的关公战秦琼,的确很有娱乐性。

  我对S.RPG的爱好应该不深,但还是颇有兴趣的。来源就是著名的超级机器人大战系列,不知道现在的小孩子还玩不玩这种热血游戏呢?不过玩了〔Twelve战国封神传〕之后,最为期待的其实是〔圣女贞德〕,据说系统很棒,想来应该比本作要复杂些,游戏乐趣自然也要高些。不知道现在的汉化版是否支持免UMD运行呢?


[阅读全文]

新春看动画(5):四眼天鸡Chicken Little


  关于成长的动画片有很多,这个话题也涵盖的比较广泛,其中一个小问题就是“沟通”。这部电影就是关于沟通的电影,不过借用了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题材,叫做“狼来了”。

  “狼来了”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作为传统东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以前曾说过,“吓唬”是成长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狼来了”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撒谎的放羊娃,谎报狼来吃羊的讯息哗众取宠,等到真的有狼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人愿意相信他,最后被狼吃掉。从这个故事的结构我们发现,撒谎的孩子是没有好下场的,其结果也是相当悲惨的,这种强烈的负面评价足以把涉世未深的孩子们吓个不行,为了避免这种悲惨结果的出现,我们都学会了基本的诚实-不撒谎。

  乍一看〔四眼天鸡〕的故事很有点相似,甫一出场便狂呼天掉了一块下来的chicken little鸡小小同学不仅使家长受了莫大的尴尬,也让自己因为失败而更希望引起人们注意的形象固定在了大家脑海里,后来真正外星人来进攻了,当然也就没有人相信他了。但是这里两个故事的结构又有很大不同。在“狼来了”的故事里,放羊娃是处于一种道德上受批评的位置,但在这部电影中,鸡小小的诚实品质毋庸置疑,倒是大人们的逻辑差点酿成大错。这种故事结构上的差异导致了被狼吃掉的悲剧和拯救世界的喜剧的反差效果,这也算是传统东方价值观和西方教育思维的差异所在吧。

  难得好莱坞动画里有如此萌的一只小鸡,可惜其它配角的人设实在糟糕,尤其是那头猪,实在是最丑陋的猪呢。电影里有很多桥段其实并不高明,很多时候都让人感到是在看一部90年代初期量产化的港产喜剧,而且是用得最滥的那种,可见智商无下限,东西方倒是共通的。

相关链接:
过年看动画(4):疯狂农场The Barnyard
http://my1996.blogspot.com/2007/03/4the-barnyard.html
过年看动画(3):汽车总动员Cars
http://my1996.blogspot.com/2007/02/3cars.html
过年看动画(2):机器人历险记Robots
http://my1996.blogspot.com/2007/02/2robots.html
过年看动画:好奇猴乔治Curious George
http://my1996.blogspot.com/2007/02/curious-george.html

[阅读全文]